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学频道>>语文>>教师发展>>四书"杂谈>>《论语》篇>>文章内容
反省 提高——读《论语》有感
发布时间:2007-02-25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宋代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虽有些夸张,但可以看出《论语》对后代的政治、文化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论语》是中国古代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上影响卓著的一部重要的儒家典籍。自汉代以来,读书人就一直将它奉为必读之书。无论是修身、治国还是为学、处世,我们都能从中获得启迪。《论语》实在是博大精深,如果要一一细细来谈每一点感受的话,恐怕我也可以成为于丹第二,著书了。当然我不想成为什么第二,也觉得没有能力将《论语》的精髓一一说清,那么我就选其中我感受最深的一条来说说吧。

修身——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篇第一)

已故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名字的来由,不得不让人们想到上面的那段话。父母给孩子取名都有一定的含义和寄托,省身,反省自己,这对于一个人来说,很重要。我想,陈省身在世时一定体会到了省身的好处。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每天这样去做做。

曾子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尽心竭力了吗?与朋友交往诚实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温习了吗?这三点对于曾子来说,很重要。现在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题为《陶校长的演讲》,陶行知要学生做到“每天四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其实,陶校长这样做的目的也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反省,这样才能让自己从中得到提高和成长。我们可以预见,会反省的人,才会有不断的进步。记得学完这篇课文后,我也让学生自己想想,如果要你自己每天问问自己的话,你会问自己一些什么问题呢?你希望自己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呢?看着学生的作文,我感到学生对于自己还是有正确的评价的,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反省。但随后我又想到,会问等于会做吗?如果我的学生们能从现在开始就学会反省自己的话,那他们肯定会成长得越来越棒的。

我也问问自己,如果是我,我会问自己一些什么呢?首先,我明白反省的重要性,觉得不断反省自己十分必要,其次,反省的内容应该是我必须且能做到的或是十分重要的。尽管我不能做到每天反省,但我要求自己每月必须好好反省一下。反省可以是在心里自己问自己,也可以是动笔写下来,当然我觉得把自己反省的结果与朋友进行交流也未尝不可。我们可以肯定,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段都会对自己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反省内容,现在的我至少每月应该问问自己:读了多少书?学生有了多少进步?个人修养有了多少提高?就最近而言,这三点当中,读书没有做到位。好书能坚持读,但量和以往比起来明显减少了,仍然能不定期地到书店买书,可惜还有好多书在家中睡觉呢。至于学生和个人修养方面,我觉得和以前相比较,都有一定的进步。说到就要做到,我是个能说到做到的人,我会把反省进行到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反省的内容,让自己能不断趋于完善。

对于治国、为学、处世这三方面,我也有印象、感受较深的几条内容:

治国——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篇第二)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宪问篇第十四)

为学——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篇第二)

处世——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篇第四)

    当然,《论语》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涵盖哲学、政治、经济、伦理、美学、文学、音乐等诸多方面,这些内容始终如一地贯穿着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仁”。要真正参透这些,需要我们反复去研读,更需要我们将其思想落实到实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