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德育园地>>今日推荐>>文章内容
班主任的问题意识 -2005年5月17日基地学校“研究学生、促进成长”主题研讨活动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2005-08-17   点击:   来源:   录入者:华坪小学 陆敏  

    在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当班主任,面临各种各样的学生,日理万机,千头万绪,要学会从纷繁的现象中发现并整理出主要问题,加以解决。下面我来谈一点体会:

    一、正确地对现状进行分析,抓准问题

    1 .对班级历史进行调查,找到班级存在的共性问题。

    首先是期初的多层次调查。我每次接班必对班级学生做一次调查研究,有的是问卷、有的是主题班会、有的是座谈会、有时是通过家访等。例如:我刚接三 3 班时,我通过向前任班主任了解,开学生的座谈会,以及一次主题队会《进入三年级,我想……》进行了解,我发现班级学生大多数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运动能力都不行,长期以来没几个人得到奖状,所以,对自己班级也没信心。他们觉得自己很差。我让他们向我介绍 ——— 说说自己的班级是怎么样?自己是怎么样的?学生们都回答:我们很差的。我们不行的……上课时有的学生根本不敢举手发言。遵循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从关注他们生命成长的需求出发,我发现只有让三( 3 )班的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和好胜心,才能让他们健康的成长。我设计了“顶呱呱找岗位”、“校运动会上努力一把”、“我向你提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个问题”“我的学习方法顶呱呱”等主题活动,然后再在每一次主题活动后,通过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谈活动中的认识、交流想法。如我当时在“校运动会上努力一把”的活动后,组织了班会《其实,我还行》,在班会课上许多学生都谈到,通过运动会上的努力,发现自己班级其实并不其他班级差,使学生的心头升起自信的光芒。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通过一次次的主题活动,我相应地有序地召开了《欢迎你到顶呱呱餐厅》、《上海在变,我也在变》、《快乐的顶呱呱》等主题班会,慢慢地使学生渐渐地自信了,较好地达到预期目的。

    其次是期末的自下而上的全面总结,发现存在差距。

    到期末,班主任都要对班级工作进行总结,总结成功的地方和不够,我认为作为班主任不能让学生仅仅作为被总结的对象出现,而应该让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参与到总结的过程中,可以让他们对照开学初制订的班级计划,对比一下找找有那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哪些地方还没有做到,开展像“我为班级进步出点子”的活动、也可以让他们对照个人,开展“和同桌比一比”,“我的进步在哪里,不足在哪”等活动,这样就可以很容易找出班级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制订出下学期的努力目标。

    •  对个体发展进行调查,用个体成长带动集体成长。

    作为一个班主任还要对班级中个体进行调查,调查他们的家庭背景、了解他们心里的想法等,看到问题后面的问题,在共性中找到比较特殊个体,然后把个体放在共性中看,用个体带动共性,用共性影响个体。如班级中曾发生了个别同学、家长要求换同桌的事件,从表面看,家长的要求是很正常的现象,父母希望孩子有个好同桌可以帮助他,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但从深层看,这是个以什么作标准来看待人的问题:只用学习成绩好否,听话来判断学生的好坏。而大人的眼光往往影响孩子的思维,他们产生了一些不正确的想法或模糊的看法,因此他们看待同学也是戴着有色眼镜的,这对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特别是长大后看待社会也会产生偏见。因此我觉得此问题不能就事论事,随便调换座位,满足家长的要求就可以解决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学习了有关人际关系、德育方面有关的书籍,发现正确的人际交往会对整个班级文明、整齐、和谐、协调 产生较大的影响,因为正确的、良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内化集体的内在美即集体的思想道德面貌和心理品质,又能美化集体的外在美——集体的言论,活动和班级的形象。因此班主任如果正确处理好这个问题,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会正确看待一个人,学会怎样与人交往与合作,而且对班集体的建设会有很大的好处。因此我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可爱的同桌”、“我们是一对好同桌”、“我 + 你 = ……”让学生学会怎样正确地看待一个人,学会怎样与他人的交往与合作,更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主人的地位,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发现成功来自自己的努力,也来自他人的协助。这样不但对学生的成长有利,又促进了整个的班集体团结向上,促进了班集体的共同成长。

    二.合理归因,妥善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只是对现状的一般判断,能否解决的关键在于对问题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的正确的把握。有些问题出现,往往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作为班主任要透过表象,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1 、运用“换位思考”解决问题。如进入五年级后后,在家访中家长总是很困惑地问我,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难管,在家总是顶嘴,“说话都不听,越大越不听话,怎么办?”有的父母反映孩子把自己关进房间,不理睬父母,任由父母唠叨,自己当作听不见等。听了父母的反映,似乎孩子在变坏,当时我向李老师进行请教,在她的指点下,对情况进行了分析,归纳出 8 种原因,如父母要求过高,总拿孩子与别人比,父母脾气急躁,平时缺少沟通,因小事而误解,情感错位等,而进入五年级的孩子自主意识已经形成,对家长简单粗暴的管教很反感,所以发生了矛盾,但不知如何解决,往往用一些极端的手段。所以作为班主任,不但要理解家长,更要理解孩子,从双方的需求出发来解决问题;而且,不但自己来理解双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与父母学会沟通,在互相宽容、互相了解、互相交流中真正解决问题。我教育学生改变思维方式,运用“换位思考”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当孩子们将心比心,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时,就感受到了父母的辛劳与期待,感受到了“爱之深,责之切”;于是。他们自己想办法与父母交心给家长写信、送感谢卡,发短信等等。 。同时,我又利用家访、家长会、家校通等手段,把学生的进步和对父母的希望 告诉家长,与家长一起学习“心理学”知识,特别是把李老师教我的知识告诉他们。很快的,隔阂消除了,矛盾缓解了,学生与家长,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2 、运用“动力内化”解决问题。到了四五年级,我发现学生依然喜欢开班会,总要等我用各种方法进行激励引导后在行动,而且往往比较注重在集体中的形象,忽略自己一个人在社会上家庭中的行为规范。我意识到这就是学生成长中又一个转折关头,是到了需要培养“自律精神”的时候了。他们的进步动力不能老是靠组织活动与评选来推动。所以,我又让学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记“养花日记”“坚持锻炼身体”“百日无错题”等等,孩子提出要当“意志银行大富翁”,主动改正自身的缺点。整个过程,全由学生自主推进,老师只是充当一个赞赏者,不包办。效果果然不错。我想,这样的进步动力,会有益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