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德育园地>>今日推荐>>文章内容
追求真实有效的德育
发布时间:2005-03-17   点击:   来源:   录入者:李伟平  

 

一、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自古就有“传道、授业、解惑”,现在提出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其实,人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和谐的人,“五育”是不能割裂开来的。“教书育人”,教书是在育人,关键是育什么样的人,怎样育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我们要重视学生的的德育工作,在教书中育人,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培养健全的、完整的、和谐的人。

二、人人都做德育研究者。

要把一件事情做好,我们要学会思考、学会研究,我们要做研究型教师。研究型的教师同样要研究德育。

德育研究什么?无外乎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研究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尤其是儿童道德成长的规律;二是要研究德育的规律。

我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五入”要求:

1、入理。“理”是规律,我们的德育工作要遵循儿童道德成长的规律和德育的规律,按规律办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前人总结了许多规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例如杜威,皮亚杰、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前苏联马卡连可、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还有心理学上的一些效应,例如:“皮格马利翁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马太效应”等。我们要去掌握这些规律,并能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2、入情。教师要带着感情去从事德育工作,这个情基于一种对学生充满爱的责任感,基于建立在民主与平等基础上对学生的尊重。这个情是一种无私的全身心的投入,惟有情才能打动情。

3、入耳。我们教师要讲究语言的艺术,“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对于我们的孩子,除了逆耳的忠言外,多一些顺耳之言,多一些激励之辞,也许更能入耳,因为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接受与认同。尽管我们是为孩子好,“恨铁不成钢”,但是讽刺挖苦之言往往会适得其反,南辕北辙。

4、入微。我们的德育工作要从大处着眼,但要从小处入手。忌形而上学的空洞说教。忌形式主义的运动模式。要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贴近孩子,走进孩子的生活,德育从小事做起。

5、入心。德育工作要走进孩子的心灵,多观察孩子的言行,多聆听孩子的心声,要和孩子零距离接触,要读懂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的德育内容内化为孩子们的准则,外化为孩子们的行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