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将在“新基础教育”理念引领下,依据学校创建品牌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以构建局小德育工作体系(以生命为基点,确认主体地位;以课堂为阵地,激活德育生命;以实践为基础,引领自我教育;以理解为纽带,实现人格感悟;以评价为手段,张扬学生个性;以学校为核心,创造精神家园。——《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创建品牌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目标,努力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创建德育工作管理模式,引导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自主工作
上学期,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思路进行了彻底的改革,每一项工作,均通过广泛的论证,让教师把握和理解工作的目标和策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给教师留出宽松的创新空间,促进教师展示个性化的德育工作特色。本学期,我们将把改革深入下去,让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转化为广大教师自觉的教育行为。主要做法是:由校长室提出德育工作的目标和思路,教导处、大队部围绕德育工作目标和思路进行深入的理论宣传,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指导年级组、班级制订学期建设目标,年级组长带领班主任和各科任教师创造性地落实实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德育工作管理部门的职责是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指导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目标,总结、发现和推广成功的经验;年级组组长、班主任老师要充分发挥自主性,主动规划,在认真分析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的基础上,设计创造性的工作措施,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二、加强学习和专业引领,促进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的自我更新
我们将通过学习和专业引领,不断提升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的自身素质,引导他们以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实践并阐释“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的教育理念,形成明晰的“班级建设观”。主要通过每月一次的班主任培训,以理论学习、读书沙龙、经验交流、专题研讨、总结反思等形式,进行内部组织的学习,不断提升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的专业素质;与华师大课题组保持积极的联系和合作关系,聘请华师大专家和学校骨干教师结对培养,在专家组的引领下,构建新的教育观念。
三、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促进学生主动健康成长
首先,深入开展“对发达城市中家庭条件良好背景下的学生发展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有关“感激教育”以及“文明素养塑造工程”的调查研究活动,制定各年段“感激教育”的实施目标,实施有关“文明礼仪”和“感激教育”的校本课程,针对年段目标开展感激教育序列活动和学生文明素养养成教育序列活动。其次,加强学生个案分析及策略研究,进一步修改完善《班主任研究手册》,引导班主任从研究个别学生,到研究学生群体;从研究学生某一方面的状态,到研究学生整体的发展状态与需要。对特殊学生给予特殊的关爱,家校联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空间。
四、课程化实施各项活动,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构建学校大型、系列活动体系,是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自主成长、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策略;是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围绕生活育德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将努力吸引所有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设计,大力构建各项活动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新的体悟和变化,并重视活动的反思与重建,促使学生获得继续成长。本学期学校将课程化设计“读书节”“科技节”“秋游”“军训”“家长会”等活动,将在期初进行全面规划,在内容上重视文化熏陶;在推进策略上,进行广泛宣传,在班级、学校的多个层面上展开,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在管理策略上,学校教导处主要承担活动规划和协调工作,将以相关的教研组组长或骨干教师为总指挥全面实施。同时,本学期将根据学生成长需要,开展班队活动的有效性研究,让班队活动充满学生成长的气息。
五、开发班级生活的教育价值 ,初步构建班级建设新模式
本学期,我们将把班级组织和活动的建设重点放在“把班级还给学生”上面,
充分认识和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确立学生是班级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各种管理与活动,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重视并加强日常班级生活的建设。主要措施有:增设班级岗位,把主人的地位还给学生;建立小干部轮换制,把管理的权力还给每个学生;丰富班内评价,把评价的责任还给每个学生;建设班级文化,把创造群体个性化的任务还给学生。总而言之,我们将积极引导班主任老师开发班级生活的教育价值,初步构建班级建设新模式。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