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德育园地>>少先队之窗>>文章内容
学会感激,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发布时间:2005-06-03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学会感激,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马蕙

 

我对“感激”一词的认识

我认为:“感激”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激”。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要让他们学会“感激”,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感激教育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凡事感激,是一种健康的心理,它会帮助每个人走过生命的旅程,永远快乐,积极、向前。

我对“感激教育”的理解

从生命的意义出发,我们的小学教育应尊重学生,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让学生能够充分享受童年的天真与快乐。与此同时,我们更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作为教师,要为学生打下亮丽的精神世界底色,让学生感受到生活里充满了阳光,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懂得心存感激。

感激是一种感恩的心情,怀着这种心情生活会给人带来良好的人生感觉。使人感到愉悦和温暖。感激是一种爱的表达,也是一种做人的责任。心存感激,生活才会少些怨气和烦恼;心存感激,心灵才会获得宁静和安详;心存感激,才会时时感到“拥有” 而不是“缺少”。感激,反映并体现着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它总是与理解、良知、责任感等联系在一起。不会感激,就不会善解人意,不会理解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就不可能有责任感。学生在学会感激的同时,学会竭力回报,由此形成成长的动力,能够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格基础。

随着感激教育活动方式的变革深入,它从墙上的标语中走下来,走进了学生生活,走进了孩子们的心灵。学校的感激教育在向课程深入,在课程中渗透。这样,感激教育有了植根的土壤,有了依托的载体,进而在我校形成感激教育文化。

我们在感激中成长

因为我是语文教师,又是班主任,所以,我常在课程中渗透感激教育。“爱心献给莫高窟”这个活动主题来源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来缘于学生的生活,因而德育的内容是真实的。教师抓住教育契机,创设了情境,让体验感激、学会感激充盈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形成了教育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这个活动,将学生与他人和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建构起一种道德化的社会关系。参加“爱心献给莫高窟”活动的不仅仅只是学生和老师,还有学生们的家长。他们积极支持孩子为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献上一份爱心。看来,“感激教育”让学生、老师、家长共同获得了道德的成长。

在学习《在师生团聚会上的致辞》一课后,我请学生给我写一封信——《老师,我想对你说》。当我读完每一封信时,眼睛湿润了。读着读着,我百感交集,心中似乎有很多很多的话儿要跟孩子们说。我要给我的学生们写一封回信。也许在这封信中,我不会说得很有条理,就当是我和他们在聊天吧,想聊什么就聊什么。可能他们会觉得,我一会儿会像朋友那样在和学生们说话,一会儿就像父母那样在和他们谈心,再一会儿又会觉得,呵,这是马老师在教育他们呢!不管怎样,请相信我是真诚的。

先说说我的感动吧!这首先来自于字和信纸。很多同学的信上的字非常端正,我知道这是他在用心和我倾诉,他不会是为了得到优加星才这样做。很多同学都精心挑选了信纸,让我在读的时候倍感温馨。高潇潇同学还把信纸折叠得非常小巧、精致,装入漂亮的信封中,这是一个心思多么细腻的女孩呀!更重要的是,有很多很多的同学在信里对我表示了诚挚的谢意。

当我读着这些语句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同学记得我曾为他们、为我们班级做的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周期律同学,他的信从头至尾都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情,他没有说大话,只是说了一件事:最近,他进步了,我表扬了他,还在电话中向他的父母报喜;巢慧玲同学还清晰地记得我带着大家去看望生病的殷正元的情景;黄少杰还念念不忘他在落水后,我为他借衣服,劝他换上……也许这些在我看来,都是我应该做的,我想肯定也为其他同学、为我们这个集体做过类似这样的事。但我做过就忘了。而许多同学却让它成为了他记忆长河中美丽的浪花。当我知道他们的这份记忆时,我是多么快乐啊!还有杨明杰同学,也许到现在为止,还会有同学在心里看不起他,会对他冷嘲热讽,可是无论我怎样严厉地批评他,他都没有一丝埋怨,半点记恨,而是在心里默默地发誓:“一定要改变自身缺点,要认真学习,要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要做一个既懂事又上进的学生。”不用我多说,同学们都已经看到了这学期以来他取得的所有进步,也会明显得感受到我对他的表扬和鼓励,让我们再来看看他又在想什么:“老师总表扬我,她是在鼓励我,不断放大我的优点,让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从今往后,我必须再接再厉,加倍努力,争取考上自己向往的中学。到那时,就是对老师和亲人最好的回报。”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我感到欣慰呢?

当我在5月27日的夕会课上为学生朗读这封信,并把信折好,写上他们的名字,送到每个孩子手中时,他们眼中闪着晶莹的泪光,教室里很安静,我和他们的心贴得很近,很近……

     看来,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感激,教师在生活中学会感激,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由此可见,感激教育就在我们的身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