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 反思 奋进
许嫣娜
在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学生的培养目标,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要让局小学生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思维活跃,活泼开朗,自信大方,文明礼貌。局小的学生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口碑,主要集中在前三项,思维活跃,活泼开朗,自信大方。但是另一种声音则是局小学生无论在校还是在社会上都有许多不文明的陋习。例如以前的“做文明的小乘客”就是社会的舆论引起了我们的重视。针对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德育工作提出开展“文明素养的塑造工程”。应该说这一工程对学生的一生都是有益的,它的价值绝不低于教会孩子一些知识。在这里,我可以先给大家讲一则故事:
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招工,对学历、外语、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但薪酬挺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质人才都来应聘。这一些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
这些年轻人想,这很简单,只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准十拿九稳了。
没想到,这一面试出问题了。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年轻人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老板走了,年轻人一个个踌躇满志,得意非凡,闲不着,围着老板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资料一摞。年轻人你看这一摞,我看这一摞,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
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没有啊?我们还在等您啊。”老板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因为,本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哎呀,这些年轻人一听啊,捶胸顿足。他们为什么这么感慨万千呢?他们说:“我们长这么大,就从来没听说过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
高素质的人才却连最起码的文明素养也不具备,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学校教育的失败。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活动改变学生的现状,为他们以后健全的人格奠定习惯的基础。为了切实推进这项活动,学校还制定了详细的“局小学生一日常规”。在本学期的星级中队考核中,更是抓住学生突出的不文明表现作为考核要求,那么,在3、4月份的考核过后,学生的行为有了怎样的起色?班主任老师积累了哪些教育经验?在5、6月份又该怎样推进呢?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个阶段反思。
一、我们的成绩:
应该说在检查的过程中,总值日老师、小交警、大队委员都感觉到学生的文明言行是有所改善的。
例如低年级同学的放学路队现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班主任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觉分成两个路队,走到指定地点后才离开队伍。以前那种“见到局小放学,司机慌忙换道”的现象现在完全不见了。又如学校的早读情况也非常好。起初是班主任老师提早到校,进行组织,经过一段时间的储备,学生已经养成了自觉的习惯。各班按照适合自己的早读形式有序地开展,在这里要谢谢各位班主任老师的悉心教育。
学生的进步离不开老师的教育。有很多班主任老师在学生习惯的养成阶段注意方法,常抓不懈。比如在培养学生“带齐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时,王奕老师先教育孩子,不带齐学习用品有那些不良的影响。然后根据课表提早一天通知,第二天早晨落实检查,在老师的重视下,学生逐渐养成了好习惯。例如一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培养了得力的小干部管理早读,因此走过一年级的教室,看到那么小的孩子读得那么自觉认真,我们不由佩服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到位。在5月份的班主任工作例会中,我们还会请一些班主任来介绍经验,这里就不多展开了。
二、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文明言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有些方面好像养成了坏习惯,怎么也改变不了。例如乱扔纸屑的现象,打扫包干区的同学总抱怨“地上的垃圾刚扫完又有了。”班级里也是,早晨进班,心情愉快;中午进班,纸屑到处有,桌椅东倒西歪,学生始终都不能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来对待。另外,课间、午间仍有学生追逐打闹,常有意外事故发生。
对于学生的问题,我们班主任老师的教育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我们一直把“局小学生一日常规”只看作学生的要求,没有挖掘它的教育价值,所以置之不理,可能现在让我们说出这些要求还有些困难。其次,我们老师对于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的主动性还不是很强,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被动地去表扬、批评学生。老师主观上的惰性就形成了学生习惯的跳跃,老师紧一紧,学生上一上,老师松一松,学生回老样。而这样做是不能养成习惯的。第三,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老师一味地注重了说教,没有科学的策略。
三、改进措施: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供给大家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老师可以有选择地使用,并进行自己进一步地探索。
首先要确定规范。学校制定的常规对于学生来说约束力还不是很强,班主任即使宣读了,学生的头脑中还是没有明晰的概念。班主任要对它进行再创造,比如制定班规,每周常规等,拉近学生与规范的距离,便于他们对照规范,进行实践。许多班主任经常在黑板的一个角落写上“早读”和“午休”的要求其实就是将规范落到细处,帮助学生理解,扎实地落实于行动。
其次是要改造成人的世界。我们常有这样的感受,我们在学校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相处要宽容”,可是家长却告诉孩子,“别人欺负了你,你就要拼命还击,不管你是赢是输,你都要让他知道你不是可以随便欺负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抵触,让我们的孩子无所适从。因此,要想改造孩子,首先要改造成人的世界,这里面不仅包括家长,还包括老师。先说家长,如果孩子的不良习惯表现地非常明显,班主任就应该及时与家长沟通,与家长在思想上统一认识,齐心协力,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在《班主任工作研究记录》上,我们就发现,很多老师在家校联系那一栏中填写的与家长联系的原因不仅仅是成绩,很多都与学生的习惯有关。老师是孩子心中的“神”。其实我们老师身上也有很多不好的习惯,而我们自己却不觉得,然后学生就开始模仿。例如红领巾广播时,如果班主任老师在做其他的事,学生就觉得没必要认真地听,因为老师也不在听。同样升国旗的时候,如果老师没有肃立,而是窃窃私语,学生下一次也会这么做。当你去教育他时,虽然他嘴上不说,但心里就不服气,他就觉得老师是说一套,做一套,这样就不利于我们的教育工作。
第三,是要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参与。班主任老师在教育时要注意艺术性,不能使习惯养成的过程成为奴役学生的过程,要让孩子觉得:这是我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
先要与学生商量:你们需不需要培养这个习惯?你愿不愿意培养这个习惯?因为孩子应有选择权。我们不能把内向的孩子培养成外向的。这让我想起我们班的张中宇是个非常出色的孩子,做事很沉稳,他妈妈就觉得他缺乏男子气概,每天和我研究对策,但是始终效果不很明显。也就是说,习惯的确定很重要。再与学生商量,怎样才能做到呢?让孩子自己去总结一些话,成为他的格言,再对照自己的行动,他的体验、理解就更加深刻。我想这就是自我教育。
第四条,习惯培养人格化高于技能化。有一个英国皇家教育团到南方某幼儿园参观。园长为了让外国人看小朋友是怎样守纪律的,给每个小朋友发一碗汤圆。小孩都特喜欢吃。客人来参观都要说话啊,致欢迎词啊,罗罗嗦嗦了半天。对着汤圆,有个小男孩就等不及了,低下头舔了一下。这个园长看见了,狠狠地盯了他一下,这小男孩头低着头,知道犯错误了。参观完了之后,中国的老师们就问英国的客人,你看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教育怎么样?人家说话很幽默:我看你们训练孩子的方式和我们英国皇家训练马队一样,要先出哪个蹄子,后出哪个蹄子……多尖锐啊!我们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记得邹如珍老师在一次座谈会上曾经说过,你再如何告诫学生不要跑,慢慢走,总有人不听。其实这样说是不对的。邹老师就告诉学生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追逐打闹的过程中暗含着许多危险,你都不珍惜,不会好好保护自己,更不要说别人了。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去思考,认识到这样做的后果,然后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五条,要及时评估,表扬,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习惯培养不能为了检查而检查,星级中队总结的那天,老师教育一下,收到批评条了,教育一下。学生没有足够的重视,怎么会做好呢?班主任应该利用好每天,每次活动的良好契机,及时总结表扬,让学生努力争做局小文明形象大使。有了这样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学生一定越做越好。
第六条,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一定要有等待的心态。学习时坐不住是很多孩子的一种不好的习惯。老师往往会说:学习就是学习,不许站起来。你只要说不许站起来,学生的屁股底下立刻像有钉子一样,那个难受劲,非站起来不可,肯定要站起来。你不让站,他忍着,一会儿还是得站起来。这是神经系统在工作,在不屈不挠地工作。所以说这样做是没用的,只能用递减法。有一个妈妈非常有智慧,她用了一种区别强化的一个技术,对孩子说: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能够学习好。你1个小时站起来10回,是不是太多了?能不能让我看到你1个小时只站5回?孩子知道妈妈注意他了,就说:5回就5回,第二天做作业,果然只站起来了5回。妈妈说:哟,我儿子真了不起,一天就改了一半,进步太大了,我看你站4回也能做到。孩子说:4回就4回……慢慢地,孩子做作业时就不站起来了。这位妈妈还会用别的很多技术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例如,孩子特喜欢六点半看动画片,就给他约定:今天你做作业时站起来在3次以内,你就可以看动画片,超过3次,动画片不能看。这就是说,达不到某个标准的时候,一定要有所限制,要惩罚,这个惩罚一定要剥夺他最喜欢的事情,这个时候不能心疼孩子,这没关系。但是他达到这个标准之后,你就得奖励他最喜欢的事情。孩子通过这样的调整,慢慢地就习惯了。也就是说,矫正不良的习惯要用递减法。
在5月份的星级中队考核中,我们吸收了老师的建议,考核要求尽量突出重点,并且在昨天的评比总结中,也已经讲明了考核的重点和方法,希望班主任老师加强教育,注意引导,使本学期贯穿始终的几个好习惯在孩子的心中深深扎根,长成文明的小花。
文明素养的塑造过程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努力,并且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让我们一起交流,一起分享,一起努力,让局小的孩子都成长为文明的形象大使。
接下来,我还要讲一下这次《班主任工作研究记录》的检查后的一些情况,主要是两点。
首先大家手上都拿到了一份朱凌茹老师填写的4月份的班队活动计划。我们通过这份计划,可以清晰地看出朱老师4月份的主题是“人际交往”,其中包含两个活动版块,每个活动版块中又有目的和形式,这样的计划就使得整月的活动形成了序列,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最后还有反思,整个过程非常的完整、具体。但是有些老师在计划中呈现的只是一个活动,不能体现出一个月的整体思路;有些教师按照周次计划了活动,但是缺乏整体性,不能体现出班级特色。老师在填写5月份的计划时可以参照朱凌茹老师的填写方法,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再思考。这样在不断地探索中,我们就可以逐渐完善,使班队活动更有实效性。
第二,在检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班主任老师喜欢及时记录自己的点滴感受。每一篇教育随感都很真实,也给人以很多启发。这里可以提醒一下,老师可以把随感记在本子的最后,如果不够,还可以附页。例如蒋虹老师、马蕙老师、张艳老师、何瑞英老师等。如果我们做个有心人的话,就会积累到很多素材,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
2005年5月10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