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两个月的体育节已经拉下了帷幕,我们与学生一起在收获中快乐,在收获中成长。
“局小杯”体育节是局小学生自己的节日,在这激情四溢的日子里,学生们充分地展现了自我,展现了他们的自信,展现了他们的独具匠心,让我们看到了学生才是这次活动的真正主角。
本次体育节的第一波是体育与健康的板报设计比赛,在全体班主任的宣传、发动和组织下,许多学生通过个人创作或群体创作等途径,制作的小报不光注重美观,更多的是注重内容的实效,充分诠释了学生自己对体育与健康的理解,像三(6)班、四(2)班、六(2)班、四(4)班、六(1)班等班级的黑板报设计的都非常有特色。
体育节上各班体育游戏的设计在校园内掀起了一股玩游戏旋风,原来家长总认为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会玩了,许多班主任通过这次体育节,向自己班级里的孩子介绍、推荐一些我们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游戏,如三(5)班的“扔沙包”、四(1)班的“二人三足”、四(5)班的“贴烧饼”、三(2)班的“丢手绢”等,学生玩得乐此不疲,看来传统的东西不管到什么时候都不会被淘汰,它只会随着时间的增加变得越来越有魅力,就像一位学生说的;“真感谢我们的先辈设计了这么多有趣的游戏,真是好玩!”就连我们的陆琦老师也加入了活动之中。有些班级的孩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良、创新,比如五(1)班的“哑巴骑瞎马” 二(3)班的“抓老鼠”、四(6)班的“沙上水晶球”、二(4)班的“绕绕跑”、三(1)班的“采矿接力”……让我们发现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不仅是在休息,得到更多的是健康、快乐、友谊、感激……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运动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享受合作的幸福是我们本次体育节的宗旨,对于运动技能比较薄弱的同学来说,设计会徽,能让他们找到在体育节上的自我,体现出自我的价值。在运动会会徽的设计过程中,全校许多班级的同学都是全员参与,班主任在评选过程中并没有自己做主选出优秀的会徽展示,草草了事,而是组织设计的同学利用班队课、夕会课等时间让学生介绍他们设计的会徽的意图等,让学生们自己选择比较优秀的会徽进行全校的展示,剩下的会徽也并没有随手扔掉或放一边,利用板报和教室墙面,让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都能上墙,都能展示,这样做一方面激发了同学们参与的兴趣,另一方面也真正使学生成为了体育节和运动会的主人,在收集会徽过程中,五(3)班的高天同学对我说:“张老师,我们做了许多块展板的,能不能全部展示!”我想,孩子们的热情与班主任的发动和鼓励是分不开的。同学们自己设计会徽,自己主持,自我管理,群策群力,互助合作,既充分发扬特长,又讲究共同参与,把班级的特色与学生个人的个性结合在一起,充分地展现风采,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发展,真正体现了“体育节是学生自己的节日”的理念
在本次体育节运动会上,我们全校37个班级,参加体育运动会的同学共计1054名,参与率达到了60%,与以往的体育运动会相比,在没有增加比赛项目的基础上,全校同学的参与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方面体现出我们的班主任在体育节各项活动上向班级的同学作了大力宣传,发动工作做的很到位;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一些班主任在观念上的转变,我们学校的运动会已经不完全是部分精英的展示场,而更多体现的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重在参与”这种比赛的风格。本次运动会也是六年级同学在局小参加的最后一届运动会,在报名发动过程中,六年级的老师也更多的是站在尽量让每一个局小学生都能参加过局小运动会的基础上操作的,而并没有把成绩放在首位。
如果你经常关注我们的校园网上的班级在线,那你会发现:有一个班级的班级在线上处处留下了体育节的痕迹和学生的心声,“我们自己设计的游戏,真有趣”系列(1)(2)(3),“幸运五(2),保三争二”,“体育节终于来啦!”“运动会——五(2)保三成功,争二未果,仍然很棒”等等文章,这就是五(2)班班级在线上的内容。五(2)班班级在线上已经上传了许多有关体育节相关活动的方案和运动会学生比赛的照片,在她的照片里有运动员比赛的,有通讯报道组成员积极投稿的,有啦啦队为同学加油的,还有为全校同学服务的精神文明小卫士的……在与吴老师交流过程中,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说:“我喜欢这样做,我想留给学生更多的回忆!”运动会结束后,吴老师还在网上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今天校运动会圆满结束了,同时也给体育节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我们班在这次的运动会上表现还是挺不错的,虽然“争二”没有成功,但在比赛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曾经离第二名是那么的近,只要在接力赛跑中,我们夺得第一就行了,而且我们也具备夺第一的实力,可我们最终没有成功,只得了第二。
虽然“争二”没有成功,但相信我们在六年级的时候,一定能夺得第二名。
虽然“争二”没有成功,但我们和四年级时的第三名相比起来,还是有了很大进步,许多原来从未得过名次的同学这次都进入了前八名。
虽然“争二”没有成功,但是李翔这次可是在50米破了校纪录啊,我们班以前可没人破过纪录啊。
虽然“争二”没有成功,但这次我们却得到了精神文明奖,这也是我们班第一次得到这面锦旗啊!
所以,尽管“争二”没有成功,但我还是要说:“你们真棒!”
吴老师与同学们及时总结体育节的成功和遗憾,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学生的契机,像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一(1)班的吴秀萍老师在5月8日运动会结束后,利用放学前的半个小时的时间,与同学们一起谈体育节的感受,让运动员说说参加比赛时的心情,表彰获奖的同学,请获奖的同学发表获奖感言……从她们身上真正体现出教育的机会无时不在。
由于一二年级的同学比较小,而且一年级的同学又是第一次参加运动会,所以所有班主任都能积极配合检录员老师检录,在比赛前,各个班主任都千叮嘱万嘱咐,帮助小同学一起做准备活动,生怕在比赛中受伤。
在今年的运动会上,还有两个亮点值得大家自豪:(1)当学生离开观看场地时,地面干净了,整洁了,弯腰捡垃圾的同学少了;(2)学生都能在规定的地点观看比赛。许多老师在运动会之前,在班级中都提前进行了文明素养的教育或制订,教育学生保持地面的整洁,在规定区域观看比赛的重要性,所以在运动会中,几乎没有同学在比赛时横穿跑道,运动会结束后,几乎很少需要同学去捡拾垃圾,我想这与全体班主任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三年级的同学这次被体育组安排在自己班级门口观看比赛,特别是位置靠后的几个班级,观看比赛并不是很方便,但只要有自己班级的同学比赛,他们都会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激动的为班级成员加油助威呐喊,当跑道上暂时不是本年级的同学在比赛时,他们又能安静的观看比赛或看看书,做一些其他有意义的活动,保证赛场的秩序。
体育节上,类似这样事,还有许多许多,类似这样的班主任还有许多许多,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举例,但在取得成绩的背后,我们还看到了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第一,对“体育节”这样的主题文化节的教育价值认识不足。“体育节”首先是每一个孩子的节日,让每一个孩子参与是活动的宗旨,在体育节的各项活动中,让不同的孩子参与到适合的项目中来,是教育价值体现的基石。而有些班主任或是越俎代庖,或是成了少数学生的专利。
第二,对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活动的组织我们还缺乏策略。对学生自主活动的调控与我们班主任原有的组织策略有差异,其中如何形成议事原则,决策策略确实需要我们班主任老师动脑筋。
第三,对“活动全过程”的教育意义认识不清。对体育节这样的主题文化节主要是给学生文化的熏陶,经历过程、反思过程才能体现出活动独有的教育意义,然后,我们有些老师没有突出地把“过程”放在首要位置,以至于学生体验不真切,也就达不到教育效果。
由此,在五月份的“艺术节”活动中,虽然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主要是以音乐组为主的术科老师为主,但班主任老师能做些什么呢?怎么做呢?这里要提这样的要求:
第一,要配合学校宣传、鼓励和发动学生积极投入到“艺术节”的活动中去,要切切实实地确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让一些可能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但确有艺术爱好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不要以学习成绩来压制、打击学生,相反,应该利用契机给学生以帮助。
第二,要形成关心、关注的和谐氛围,重视参与学生的报名、准备、参加、感受的全过程的经历、体验,并与全班同学实现经验共享。
基于以上考虑,五月份的“艺术节”的考核,我们采用“双向互动”式的方式,首先,我们班主任老师可以写一则“我在艺术节中”的教育小故事,作为教育随感,其次,我们将根据学生的参与率、表现状态给班级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