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生命,学会珍爱;感激他人,学会关心;感激未来,学会憧憬;感激挫折,学会坚强;感激环境,学会爱护;感激机遇,学会把握……”在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的校园里,随处可以见到这样的宣传标语,随时可以听到这样的交流话语,随处可以看到这样的动人情景。一年来,“懂得感激,真诚回报,自主成长”的主题教育活动已经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中。“感激教育”焕发起每一位局小学生的道德感,培养了局小学生的道德敏感性和道德感悟力,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打下了亮丽的精神底色。
感激是道德情感的萌芽,是构成人们道德感的重要元素。懂得感激的心灵必定不会麻木,善于感激的情感自会关注他人,知道感激的人也常常能对他人的帮助有所领悟。为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小学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开展了“感激教育”,让孩子们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常怀一份感激之情,真诚地努力地回报别人的付出,由此产生成长的动力,自主地成长。
局前街小学的孩子,大多生活条件优越,受到了父辈们和祖辈们的百般呵护,享受着优质的教育资源。然而,孩子们认为他得到的这一切理所当然,认为这一切是那么的唾手可得,对别人的辛勤付出,缺乏感激之情,缺乏感恩之心,稍有不顺或不满足便大发脾气,任性,仇视,甚至攻击,报复……现代文明势不可挡地改变着人们的一切,孩子们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无限美丽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思考,作为未来主人的孩子们,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那日渐敏感的心在思考着什么?教育者不能把目光依然定格在孩子的分数上,而忽视思想道德的建设,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
学校敏锐地捕捉到了学生这一思想道德的状况,构建以“感激”为主题的德育系列,让孩子们“懂得感激,真诚回报,自主成长”,旨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打下亮丽的底色。通过感激教育,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感受到生活里充满了阳光,懂得感激,学会真诚回报,由此形成成长的动力。
学校根据学生的情况,初步构建了“感激教育”系列:
感激生命,学会珍爱;
感激他人,学会关心;
感激未来,学会憧憬;
感激挫折,学会坚强;
感激环境,学会爱护;
感激机遇,学会把握;
……
学校围绕“生活育德”的理念,改变以往追求干巴巴的道德准则的传授和说教方式,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道德发展规律,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来实施“感激教育”。
一、“环境熏陶”,营造浓郁的德性氛围
学校围绕“感激教育”,首先开展了围绕主题设计宣传标语的系列活动。如在“感激校园”的主题活动中,学校先组织学生开展“我喜爱的校园一角”评比活动,在此基础上征集以“感激环境”为主题的校园标语和广告语。学校把孩子们创作的校园标语进行了张贴,并利用学校橱窗进行交流,营造了浓郁的德性环境。
“感谢你——操场,你让我们放飞心情!”
“感谢你——小草,你带给我们勃勃的生机!”
“感激春天, 你给了我们生机!感激夏天,你给了我们热情!”
“感激父母,让我们享受生命的愉悦;感激老师,让我们享受学习的乐趣 ;感激同学,让我们享受友爱的情谊。”
……
一条条标语发乎孩子们之心,又润泽着孩子们的心灵,影响着孩子们的德性,引导着孩子们的德行。
二、“活动强化”,体验真切的幸福生活
学校开发并利用一切有效资源实施“感激教育”,让学生用纯朴的心灵去体验每份爱,感激每件事。首先,每个月,学校结合“学雷锋纪念日、三八妇女节、清明节、劳动节、儿童节”等节庆日,开展“懂得感激,真诚回报,自主成长”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学雷锋纪念日”,学校组织学生阅读各种文本,走近雷锋,走进雷锋,通过对话,了解了雷锋的成长历程,理解了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内心动力,从而被深深地感动了,并将感激意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自己的心田。如“3月22日世界水日”,学校首先组织学生了解水与生命的关系,体会到水的重要性,并进一步了解目前地球水资源的情况。从而发出“在感谢大自然赐予我们美好生活的同时,让我们以实际行动真诚回报大自然,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的呼吁。“儿童节”,学校引导学生组织“谁让我们拥有愉快的童年”的讨论,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艰辛,了解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全校学生自发举行跳蚤市场,并发出了“爱心捐助”的倡议,用所捐的五千多元钱成立了“爱心基金”,帮助经济有困难学生。
同时,学校还结合学校发展的新变化、新举措,如“科技节”、“艺术节”等内容,组织相关的“感激教育”主题活动。
“军训结束了,虽然很疲惫,但也有很多的收获,感激军训,用直接的方式磨砺着我们的翅膀,鼓舞着我们向着广阔的天空自由搏击。”
“妈妈,感谢你给了我生命!”
“老师,感谢你给了我关爱!”
“清洁工,感谢你为我们带来了洁净的美丽!”
“感激学校、感激老师、感激父母,感激一切帮助我拥有静静的阅读享受的朋友!书让我领悟到人性的美丽,书给了我充满爱与希望的心……”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在你觉得轻松时,说不定有人在为你负重;在你学习取得进步时,说不定有人在为你祝福;在你享受生活的快乐时,说不定同时就有人在为你付出辛劳……当学生送出真诚的感激时,得到的却是满怀的温情。学生在活动中真切地体验着幸福,在活动中主动萌发感激之情,在活动中自觉形成感激之行。
三、“故事感染”,萌发感激的道德意识
围绕“感激教育”,学校大队部和语文组、图书馆联合推出了“读感激故事、写感激故事”的活动系列。学校发动教师、学生共同寻找身边的“感激故事”,写“感激故事”的同时,组织大家收集各种文本的感激故事。在寻找、写作、摘录、收集的基础上,学校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阅读特点,编印《感激故事》。阅读启迪学生的智慧,阅读更使人丰富,阅读丰富着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着学生道德情感。真切感人的故事,焕发起学生正确的道德意识。
“前任美国总统认识了一位企业创始人,在与他接触的过程中,克林顿发现这位创始人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更不懂得回报。经常一生气就把别人的议案撕得粉碎。克林顿告诉这位创始人,不懂得真心回报的人,永远一事无成。后来,没过多久,那家企业果真倒闭了。”
这是一个孩子收集到的“感激故事”,他所在的班级,围绕这个故事,还展开了辩论。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别人的帮助下生活。一个个具体感人、睿智明理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了思考,懂得了感动,在潜移默化中转化为感激的行为。
四、“演讲激情”,抒发真挚的德心情感
每一个学生每天都沐浴着爱的阳光,无论是父母的养育之情,师长的关切之爱,还是朋友的嘘寒问暖,或者只是陌生人的一个帮助……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电视台、班队活动、年级联合活动等阵地,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演讲活动,帮助学生寻找幸福,感受幸福,珍惜幸福。
“感谢书籍赋予我们的知识与智慧,学会与好书交朋友,学会求知……”
“生命只有一次,正因为拥有她,我们的世界才如此多彩。生命对于我们,就像种子才萌发稚嫩的幼芽。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周。我们应该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珍惜生命,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对社会负责。爱护生命,感激生命吧!……”
“学校是我们的大家庭,为了让我们活动得更健康,学校特意花巨资修建了塑胶跑道,购置了联合器械;为了让我们学习得更舒心,学校为我们添置了可以调节的新课桌,打制了方便小柜;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方便,学校还在卫生间安装了洗手液、卫生纸……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要从小事做起,爱护公物……”
“感激书籍,学会求知”;“感激军训,学会坚强”;“感激生命,热爱生命”……一句句肺腑之音,一段段真情告白,打动着孩子们的心,调动着孩子们的情,鼓动着孩子们的行。
五、“课程渗透”,形成具体的德行文化
“感激教育”作为学校的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的德育核心,不是孤立地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存在,她融合在学校的每一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所以,学校根据“感激教育”的核心理念,开展了课题研究, 把“感激教育”与课程教学有机渗透,课程化地实施“感激教育”。
围绕“感激生命,学会珍爱;感激他人,学会关心;感激未来,学会憧憬;感激挫折,学会坚强;感激环境,学会爱护;感激机遇,学会把握……”的主题,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结合“爱护公共设施”、“自觉爱护公共财物”、“保护人类的家园”、“学做家务活”、“主动做家务”、“珍惜生命”等相关主题,进行了有机渗透。语文教师在语文课程中结合“我要报效我的祖国”、“走,我们去植树”、“九色鹿”、“这条小鱼在乎”、“真情的回报”“明天,我们要毕业”等有关主题渗透“感激教育”的精神内涵。学校还把“感激教育”渗透进课程评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句学会感激地宣传标语”,就是去年局小六年级语文模拟测试中的试题。在考核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语文组还在选文时与“感激教育”有机结合。如《我为弟弟哭六次》这篇文章就让每一个阅读者为之动容:“为了姐姐对自己的一次帮助,弟弟用一生来报答自己的姐姐”,这一感人情节,让孩子们深深地懂得了“学会感激”的深刻含义。
通过与各课程教学的结合,通过与孩子学习生活的有机融合,“感激教育”的文化精神渗透到孩子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课程渗透让感激教育有了植根的土壤,课程渗透让学生在具体的鲜活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学会感激。
教会学生心存感激,那么孩子们就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自律,多一份热情……
常怀感激,就如在心中点燃一盏灯。只有在充满感激的灯之下,我们才会对自然因为感激而倍加珍惜,对生活因为感激而努力拼搏,对人因为感激而真诚相待。局前街小学的“感激教育”受到了每一位家长的支持,他们和学校一起,共同围绕“感激教育”的有关主题,在家庭教育中进行有机渗透。许多家长也从孩子那儿耳濡目染,学会了很多感激辞,并自觉地改变着自己的道德行为。
随着“感激教育”的深入,孩子们伤害他人的行为少了,遵守秩序、学会自护的多了;孩子们之间的争吵少了,说的“谢谢”多了;在花圃里践踏花草的没有了,爱护公共设施的行为多了;不关心父母的少了,抢着做家务的多了……
“感激生命,学会珍爱;感激他人,学会关心;感激未来,学会憧憬;感激挫折,学会坚强;感激环境,学会爱护;感激机遇,学会把握……”“感激教育”将学生与他人和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建构起一种道德化了的社会关系。“感激教育”让局前街小学的家长、老师、学生共同获得了道德的成长。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