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
由于家庭条件的优越和过度的呵护,一些学生认为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只知索取,不知回报;只愿接受,不知付出的学生大有人在。学生身上普遍缺乏一种感激之情,缺乏积极进取的动力。
[活动目的]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给予他们的关爱,引领学生从最基本的做人入手,发挥主体作用,体验生命的真谛,从心灵的层面真正焕发学生成长的动力。
[活动思路]
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创建以“感激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思路依据]
今年是学校实施三年发展规划的第一年,作为德育品牌的“感激教育”也已正式启动。如何实施感激教育,走好第一步是关键。我认为:积极营造声势,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感激教育深入人心,是本学期的首要工作。而建设以“感激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则是最理想的切入点。因为校园文化反映的是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以及环境,体现其身心特点,为其共认、共有、共享的一种群体文化。同时,它又能从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出发,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我们常说的“环境熏陶人,环境塑造人”也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可以让学生所处的空间,充满感激的温馨气息,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感激意识。
[活动安排]
1、占领校园文化的主阵地,创设以“感激教育”为主流的文化氛围。
(1) 国旗下讲话
改变形式:由原来的老师讲,变为学生讲;由原来老师撰写发言稿,变为由学生撰写;由原来高高在上的说教,变为一种生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作用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课外实践或是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接受教育,流露真情,撰写出有真情实感的讲话稿,使国旗下讲话更有亲和力和说服力,起到宣传的实效。
突出主题:国旗下讲话可以分为两个系列:a结合“学雷锋纪念日、妇女节、清明节、劳动节、儿童节、建党日”等节庆日,开展以“学会感激,真诚回报”为主题的教育活动;b结合学校的新变化、新风尚,新举措等以“学会感激,真诚回报”为主题进行教育活动。
(2)红领巾广播
把红领巾广播作为一种交流的平台,一是鼓励学生把感激教育活动中的真实感受写下来,在节目中与全校同学交流;二是进行有关感激教育的宣传。
2、开展少先队体验活动,构建以“感激”为主题的文化人格。
(1)结合节庆日,以中队为单位开展自主性的少先队体验活动,让学生感悟生活的美好,体验生命的真谛,从而心怀感激之情。此项活动主要是通过中队长会议布置、落实。要求各中队写好活动计划,认真开展活动,并把此项工作作为星级中队考核的内容,激励全校学生积极参与。
(2)在全校性的大型活动中,积极渗透“感激”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切感受,积极体验,深刻反思。如军训、入队仪式、艺术节等。
3、抓校园环境建设,营造“感激教育”的文化环境。
(1)开展“我喜爱的校园一角”评选活动,注重探讨喜爱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的感激之情。在此基础上征集以“感激环境”为主题的校园标语及广告语,举行隆重的表彰仪式,选拔优秀作品在校园内张贴并在橱窗中展出,营造浓浓的环境氛围,使学校的墙壁真正让学生说话。
(2)发挥红领巾电视台的宣传作用,采用实景实拍的方法,开展“我爱我家——夸夸我的教室”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创建优美的班级文化环境的同时,激发起对集体的热爱及感激之情,并懂得珍惜和回报。
(3)开展“我以我手,扮靓校园”的活动,每个班级承包教室门口的画板,围绕“感激”的主题,由学生自主设计,自由投稿,让学生成为建设校园环境的主人。
4、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感激教育”的文化品位。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无时不在感受着书籍带给他们的启迪和遐想。一位哲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的确,正是一本本优秀的书籍引领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引领他们在知识积累的同时感悟人生、拥有智慧。本学期,大队部将与学校图书馆、语文教研组共同举办以“感谢书籍,学会求知”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旨在通过读书演讲比赛,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感谢书籍所赋予我们的知识与智慧,学会与好友交朋友,学会求知,不断引领自己从不爱读、不会读、不自觉读走向爱读、会读、乐读和善读,共同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
5、挖掘德育资源,建立实践基地,夯实以“感激教育”为抓手的文化基础。
利用2号楼二、三层连廊转弯处的楼梯间,以“红领巾服务社”的名义开设两个小店:一个是以提供学习用品为主要服务内容的服务社,一个是以暂时借用,诚信归还为主要服务内容的服务社。进一步把“感激教育”及“诚信教育”引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