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我参加了由常州晚报组织的小记者活动——隔湖放鱼活动。这次活动包括观看表演、采访和放鱼三个主要活动。
上午8:00,我们上了车。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来到了放鱼节的现场。现场已是人山人海。有老人、干部领导、渔民,还有5所学校的小记者。我和邵纯毅先采访了采访了一个观众。我们面带微笑地说:“婆婆您好,我是常州日报的小记者,在这儿我想问您几个问题,可以吗?”“当然可以,你随便问!”我点了点头,说:“您今年多少岁了?”“我今年55岁了”婆婆和蔼地说,“我家就住在这附近,我出来办事,突然发现这儿有这么一个有意义的活动,我就和我老伴来了,为环保保护一份力不是一件好事吗?”“那您觉得环保有那些好处吗?”“好处很多呀,比如改良水质后就可以利用水来做许多有用的事,保持生态的平衡!”我开心地说了声“谢谢”就急匆匆地跑向下一个采访者了。
我们很快找到了一位奶奶,邵纯毅礼貌得问:“您表演的是什么?”奶奶说:“我们表演的是《荡湖船》。”“那其中的寓意是什么呢?”我不解地问。“我代表的是蚌精,这些代表的是滆湖中的各种水产生物。”我们谢过奶奶,便看见有许多的小记者在采访一位坐在嘉宾席的老爷爷,我和邵纯毅轻轻走了过去,待其他的小记者问完后,便开始问道:“您觉得这次放鱼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次的放鱼是为了保护滆湖的生态,要建设生态,要保持生态的平衡和生物链,要多放一些白鲢鱼、草鱼,建立水体生态系统,多在湖中种植莲藕、芦苇等可以清洁水体的动植物。”我和邵纯毅又问道:“请问您从事什么工作?为什么知道这么多关于环保的知识呢?”老爷爷谦虚地说:“我姓钱,是天宁区的绿化工程师。”“原来是这样,那么谢谢您了。”通过这次采访,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胆量,而且还学到了许多的知识。
采访完这几位后,我们就开始放鱼了。小鱼各个活蹦乱跳,好像在说:“快快把我放到隔湖里去,我要净化水了!”接着,我们自己放了鱼,拍了许多张难忘的照片。
然后,我们到餐馆吃了一顿午饭,就乘车回家了。
这次放鱼,我们体会到了快乐,也学到了许多知识,正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