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发现太多的婴幼儿和学前班儿童的母亲把未来想象得太美好了。差不多每次上完各种类型的心理学课以后,总是要有许多婴幼儿家长问我:“您说我的那个儿子(或女儿)才两岁,咋就和别人不一样呢?你听他说的那话,......”太多的孩子母亲沉浸在培养天才的幻想里,还不知道自己眼下最要紧该做的事是些什么?
每逢这时,我总是非常迫切地想以自己在育华中学的经历为依据,把一名学生到了高中、初中生年龄阶段的表现与他们当年的“与众不同”的小天才的过去,一一展示给他们,告诉年轻的家长们,这些孩子中的相对多数,后来会变成不爱学习的孩子。
1998年4月上旬?D7月中旬,笔者到鞍山师范学院附属育华中学(民办)每周进驻四整天,每天从早6时到晚上22时,边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身份接待和处理这里的高中、初中学生的各类心理障碍问题,边协助筹建学校心理咨询室。起初,学生们不敢来咨询室,怕人家说自己“心理有病”。只有少数学生假借上医务室开药的名义,乘人不备而溜到心理咨询这边来秘密地说上几句悄悄话。整个4月份,只为少数几名被各种心理障碍困拢难以正常学习的学生进行了心理训练治疗。到了5月份上旬,由于第一组学生将自己参加心理训练克服厌学并并且提高记忆与思维效果的情况告诉了关系较亲密的同学,有些学生顾不得别人怎么看怎么想,大胆地来心理咨询室要求解决各种各样的学习障碍问题。由于确实为一些学生解决了问题,消息在一些亲密的同学之间渐渐传开,便出现了学生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来访要求参加实验组接受心理训练的情况。这时的心理咨询室显然已经是力不从心了。按原来设计,心理咨询室只有一张床用于做心理训练。学生们把上体育课跳高用的大垫子弄来,放在地上当床用。为了不弄脏衣服,学生们都把运动服当成接受心理训练的专用服装,每当来心理咨询室接受心理训练治疗之前,就先换上运动服,为的是不弄脏衣服。到后来,这些被跟踪实验组的学生们就什么顾虑也没有了,公开地谈论心理治疗;用自习时间请假来接受心理训练;来到心理训练室也不在乎在埸有没有其他人,就报告自己近期的有关情况;到了进行集体心理训练时,便扑嗵扑嗵地纷纷躺在从体育组借来的垫子上(垫子上还散发着一股操埸上的沙土和腐败植物的气味);当心理训练床位不够时,他们就两个人挤到一起;当枕头不够时,他们随便地拿过来几本杂志或卷起一个座垫都能对付;......。总之,他们(其中以家庭生活条件优越的女生居多)一点都不娇气,一点都不挑剔;他们几乎是在不具备心理训练的条件下进行心理训练的,比如还有外边的嘈杂声音,还有个别老师的误解(始终有的老师以为其中有的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请假来心理训练室是为了逃避自习)等等,他们都不在乎。当时只有少数几位领导和教师能理解这些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地热情;如此地对心理训练环境不挑剔?
奥妙在于:那些平日里一贯表现为不爱学习的(不少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们,吃惊地发现:他们竟然是爱学习的人。他们终于明白了:他们的不爱学习竟然是一种心理障碍。而一旦排除这种心理障碍之后,学习竟然是并不很痛苦的事情。于是,他们兴奋了,他们振作了,他们也开始对未来充满幻想了。现在,他们也什么都不在乎了。所以,他们能够表现出上述的行为。
自从有了这段经历以后,我个人也大大地改变了对不爱学习孩子的看法。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世界上,哪里还会有不想学习和不爱学习的孩子?他们有他们的苦衷,那是不为人理解的苦衷,特别是当那些懂事、有孝心的孩子表现为不爱学习时,可以说他们一定都是处在某种心理障碍的痛苦之中的。
实际上实验组受心理训练室容量限制,每个实验组最多只能容纳6--7人;按学校作息时间的空隙和规律,一天最多只能训练三到四组。本学期共接待前来咨询的各类学生84人;接受心理治疗训练的为74人,为各类心理障碍学生进行心理治疗训练668人次(其中有四个实验组的同学长期参加集体心理训练);其中,因为心理障碍性厌学而进行咨询的为53人,其过敏性厌学者分类情况分别为:厌烦数学,17人次;另有对数学解题过程有过敏反应的3人次;外语,11人次(另有记外语生词能力下降严重的3人次);物理,7人次;政治,7人次;化学,5人次;语文,2 人次;厌烦所有学科,1人次;晚自习情境中学习不进的,12人次。还有已经预约登记的20多人因时间和咨询室容量等条件限制而未能接待和处理。
正式在该校坐班接待咨询和治疗来访学生的时间是一学期。但是,在我们按计划完成预定工作任务后,该校的部分学生仍然与我们保持联系,在长达一年半时间里,我们53名典型的心理障碍性厌学的学生继续进行有重点地跟踪和心理训练治疗实验研究。在开展对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诊断、治疗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临床资料并对一些心理临床治疗技术有一定的发展和创新。
诊断心理障碍性厌学行为的前提是要准确把握什么样的厌学行为才是心理障碍性厌学?本节从几个方面界定心理障碍性厌学行为的确切含意,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予以把握。
㈠心理障碍性厌学是非意志性的行为。
所谓非意志性的也可以通俗地说,它是一种学生本人不愿意那样,却又心不由已、身不由已的行为或表现。为了说得更明白些,我们就把学生厌学行为可以分为意志性行为和非意志性行为,然后,先看一看所谓意志性厌学行为是什么样的?意志性厌学行为指的是由于受本人思想支配的原因而导致的自觉的有目的的厌学、弃学或其它抗拒学习的行为。例如某些学生认为政治课只是为了考试才不得不学习的学科,却要花很大精力,于是在思想上厌烦政治课。尽管这些思想是错误的,但是,只要他们是因为有这样的思想支配而导致厌烦学习政治课的,就是意志性厌学。我们曾经通过个案研究帮助这类学生认识政治课内容中的种种智慧、社会科学性等等,使他们不再厌烦政治并且记政治内容的能力得到提高。像这样的工作属于思想教育范畴,因为我们解决的是一种意志性的厌学行为。
在当代中学生中真正意志性厌学的个例极罕见。笔者在实验校接待和治疗过的全部都是非意志性厌学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在思想上都能够意识到自己当前努力学习与自己未来前途、命运等方面的关系。例如有位敏感的女高中生说:只要能够不让父亲犯心脏绞痛,不让母亲再哭泣,她什么都豁得出来。可她的父母却什么也不需要她做,就是要她像表姐那样爱学习,学习好!而对于她来说,她认为,目前也许她唯一做不到的事,就是喜欢学习,并且学习取得进步。有一位女同学天天发愁,因为她知道家里经济并不很宽裕,父母却不惜省吃俭用供她来私立中学学习。她非常清楚,她唯一能够报答父母的,就是努力学习和学习成绩好。可是,她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这一点。她天天在努力,天天不见效。于是,她悲观失望,常有自杀和离家出走的念头。还有一位男生长期生活在自卑当中,为自己学习成绩低而抬不起头,不敢和老师说话,有好几次和老师说话时老师都假装(也许不是假装地)没听见,而主动去和学习好的学生说话。他暗暗地努力,想把学习抓上去。可是,他一上文科课程就烦,就听不进,就困倦得哈欠连天。他把学习好文科的决心用刀刻在桌子上,还是一上文科课就睡觉。他为了克服上课时的情绪低落、困倦,不惜掐痛自己的手臂,有的甚至连胳膊都掐破了,以便尽可能地坚持学习下去……,还是不顶用。这些学生的这一切努力都是他们为了能够学习下去进行的意志努力行为;而他们的厌学反应就是顽固地与他们的意志努力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