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上午,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项目“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小学科学范式发布会在常州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龙城小学隆重举行。“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项目总设计师江苏省教育学会陆志平副会长、常州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信息处处长华泽锋、常州市教师发展中心戴晓娥副主任、天宁区文教局薛文兴副局长、局小教育集团李伟平校长、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管雪沨副主任、科学教研员唐剑以及项目组的老师们一同参加了此项活动。
课例展示:“科学范式”基础性建设与创新研究成果展示
“物质世界科学范式”下的科学常态课究竟应该是什么样?
首先由龙城小学程英老师执教研究课《做彩灯》。这节课以“做彩灯”为任务驱动,将生活情境转为为问题情境,以“灯光亮暗”为明线,以“串联”、“并联”为暗线,采用“PHET虚拟实验室”与积木式电子百拼器材虚实结合,网络交互技术与虚拟技术综合运用,帮助学生设计电路、比较异同、建构知识并形成产品,实现了问题情境与学习情境的融合统一。整个课堂有理性思考与分析,也有感性的电子电路一体化设计,令人耳目一新,深深吸引每个孩子动手动脑积极参与,也令在场所有老师对其技术手段和课堂效果啧啧称赞。
第二节课由红梅实验小学陈文佳老师执教《声音的强弱》一课。这节课基于安卓系统下的平板APP“声级计”测量声音的强弱(音量),通过“全景”交互式平台下发任务菜单,给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学生针对问题“声音强弱与什么有关”利用平板及工具软件选择条件展开对比实验,完成探究任务。实现了“互联网+”环境下科学探究的个性化、数据化、互动化,使科学探究更“科学”。
专题研讨:范式发布与综合效能评估
“小学科学范式”项目领衔人、常州市局前街小学耿群志副校长以《从课例到范式的实践与思考》为题进行了专题汇报,发布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工程与技术”等四大基本范式。报告清晰描述了“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范式”的来源依据、理论框架,具体阐述了收集课例、聚类分析、归纳演绎和多角度验证等研究过程。并通过深刻剖析两节课对“物质领域科学范式”的理解与落实,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到“科学范式”的思想体系与价值取向。
关注“可行性”。市科学学科带头人、局前街小学科学教研组长徐婉玉结合两节研究课对范式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估。她认为“科学范式”的研究与实践与新近发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完全吻合,而且已经走到了时代的最前列,是新理念、新技术、新课程完美融合的产物。它最大限度地关注了学生实际需求与学习能力水平,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科学探究过程,使思维水平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范式”引导老师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将学校现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最大限度开发其潜在价值。
关注“推广性”。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科学、思品教研员唐剑老师则重点关注“科学范式”的可推广性。他认为“科学范式”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东西,而是一个“由课中来,到课中去”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成果。从现阶段来讲,它代表了科学课堂教学研究的最高水准。因为这是融合了正确理念与方法的课堂教学行为的规范或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学生特点,结合自身现有条件和水平,灵活加以应用和转化,一种范式可以运用在多个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中,也可以一个内容使用不同的范式。利用这些范式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合理、科学、有效。经过一年多反复的思考与实践,目前项目团队以课为基础提炼出的“教学范式”不但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模仿性,归纳梳理和二度开发的丰富的课例素材也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与财富。因此搞“科学范式”研究意义重大。
关注“普适性”。来自红梅中心、雕庄、郑陆三所幼儿园的数字化骨干教师组成一支特殊的“幼教科学范式研究团队”,由红中幼的李雅萍园长亲自挂帅全程参与“科学范式”项目研究。李园长认为虽然孩子年龄上存在差异,但科学探究的过程具有一般普遍规律可循。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她们一方面虚心吸纳“科学范式”的精髓,另一方面不遗余力践行“范式”,开发出了类似《小小降落伞》、《小胶囊翻跟头》等基于幼儿探究的“互联网+科学范式”课例。她们认为搞“科学范式”不能靠纸上谈兵,而应靠脚踏实地的教学实践;最终目标是把科学的理念与范式推广运用到幼儿科学探究中去。“在小学科学的新课标实行后,我们幼儿园将和小学更好的交流互动,让科学活动更有趣,更科学!”李园长如是说。
专家点评:“科学范式”很先进、很科学、很有生命力
“科学范式”很先进
常州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信息处处长华泽锋出席今天的发布会并作重要讲话。他分析了“科学范式”课与传统“理化生”科学实验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指出“互联网+”时代的“小学科学范式”课,不但保留了科学的实证性,还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突破以往科学研究的壁垒,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同时他还关注到“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更加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质量,有利于打造新型教研团队。
“科学范式”很科学
“互联网+”项目总设计师、江苏省教育学会陆志平副会长饶有兴趣地观看了两节“生活化”的科学课,聆听了耿副校长全面细致的介绍,非常肯定地对“科学范式”给予了“严谨”、“科学”、“平实”的评语。他指出“科学范式”从方案论证、范式提炼、实践检验、逐步完善直到确立范式、向外推广,无不显示了科学项目团队的处事方式的周到、细致、严谨。这即是一种研究态度,也是一种教育态度。他相信在这种精神下得出的研究成果一定能经得起推敲和反复验证,一定会对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群带来积极效应。
“科学范式”很有生命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前来参加“科学范式”发布会的人员除了来自天宁区、新北区中小学及幼儿园,还有来自金坛薛埠、直溪、朱林、城西、河头等地的老师,甚至还有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在读博士生。据说他们都是从教育信息网和相关人士那里获悉“范式研究”发布的信息而慕名前来。整整半天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发布会,鲜有浮躁的窃窃私语和不耐烦地摆弄玩手机,更多的是专注的聆听与会心的微笑。高水准的公开展示课和专家点评,让大家触碰到前沿科技与学习过程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更让人对教育改革充满信心,看到前进的动力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