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悄然而至,未来的课堂该是如何?现在可以有怎样的转变?一群可爱的人为了孩子未来更好的发展努力探索了三年。2015年6月5日,由省基础教育数字化学习专家工作组组长陆志平、常州市教科院戴晓娥副院长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重点资助课题“数字化环境中语文教学范式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活动在武进区刘海粟小学隆重举行。整个结题活动分为聚焦课堂、总课题结题报告、子课题研究报告、专家组答辩与提问四大板块,堪称一次盛况空前的语文教学研究课题活动。我校王燕、黄妍、邵佳丽老师参加了活动。
专家阵容强
参加本次结题活动的有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马斌、省电教馆馆长尤学贵、省教研室主任鞠文灿、省教科研规划办公室主任彭钢、省语文教研员李亮、省基础教育数字化学习专家工作组组长陆志平、常州市教育局局长丁伟明、武进区教育局副局长张世善,以及常州市教科院副院长戴晓娥和名师工作室成员、各子课题组核心成员,近百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课题研究新
首先,本课题在理念上具有前瞻性,在“互联网+”时代,利用数字化环境来推进语文教育改革,这是一个站在时代发展前沿的课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给了课题组很多思考与实践的空间。
其次,研究轨迹清晰。我校等9个子课题组实验学校围绕着总课题,展开了在数字化环境下语文教学范式的实践与研究,关注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深度融合,从统整的思想出发,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线索,按照一定的学习阶段,整合语文教学内容,达成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姜明红副校长主持了子课题《数字化环境下整本书阅读交流方式的探索》,王燕、黄妍、邵佳丽等老师参与课题研究。结题会上,我校王燕老师向大家做了《数字化环境下整本书阅读交流方式的探索》的结题汇报。王燕老师向专家们呈现了两年来我校的研究历程、研究成果和研究的反思。技术的引用让低年段的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阅读了更多的绘本,让中高年段的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更深入。技术为课堂教学范式的变革打开一扇窗,也留下更多的思考。省教研员李亮博士也对我校的课改给予了高度肯定。
第三,结题材料展示创新,时尚地运用了现代技术,将本课题两年多来的成果汇编成课题报告集、教学案例、论文集、视频案例等电子书,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大家扫一扫微信即可轻松获取,共享课题组所有资源。
活动质量高
整个活动从下午一点半开始,一直持续到六点多,活动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处处彰显精品意识。正是因为活动的高质量,牢牢地吸引了近百名与会者,让每位老师不虚此行。
课堂教学环节由武进区刘海粟小学袁静老师现场执教《埃及的金字塔》一课,课上学生运用白板、网络、课件、微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自主学习课文、发表观点、互动交流。打破常规的课堂充分展示了数字化环境下技术对于课堂教学范式转变的促进作用。
最后,与会专家对此省规划办重点资助课题进行提问与答辩。课题结题评审组组长、省电教馆尤学贵馆长评价:课题做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研究过程科学规范,研究方向有前瞻性。省教研室鞠文灿主任认为:课题实践对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语文教学做出了有效的尝试,所取得的成果必将带来持久的影响。省语文教研员李亮博士称这次结题活动“别开生面”,课题“起点高,阵容强大,内容丰富,成果丰硕。”
专家的评价不仅是对课题研究的高度肯定,更让我们看到了在新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下,“互联网+语文”有着宽广而美好的前景。我们将面向未来,探索更多的新路,进一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语文学习素养,扎实而创新地行走在研究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