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图书馆编 NO.4(总第19期)2004年12月
一、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教育类
标题:新课改背景下的校本教研形式初探 刊名:<<小学教学参考>>(管理) 刊期:2004年第12期 页码:14页 摘要: 以教研为载体,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探索中实现自身价值;倡导行动研究,注重个案积累与反思。本文正是从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思想、专业结构,提升素养,使教学行为符合规律,促进教育全面发展这一角度阐述了具体的做法:链环式教研活动、主题式教研活动、案例式教研活动、培训式教研活动、档案袋式教研活动和课题式教研活动。 |
标题:教研论文写作中的五个理想选点 刊名:<<小学青年教师>> 刊期:2004年第12期 页码:40页 摘要:教研论文的写作,是一个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理论思维最直接、最缜密、最有效的表现,就是写作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本文作者结合一些写作实践,谈谈如何选取理想切入点的问题:把你最感烦恼的问题作为选点、把你最感兴趣的话题作为选点、把你获得成功的方法作为选点、把引起你警觉的现象作为选点、把震动过你的新理念作为选点。 |
标题:成语中的教育智慧 刊名:<<江西教育>> 刊期:2004年第24期 页码:46页 摘要: 祖国语言浩如烟海,汉语历史源远流长。徜徉其中,感慨万千。古往今来,成语字字珠玑,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给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以无穷智慧。本文从1、成语,赋育人以艺术—潜移暗化、设身处地、因势利导;2、成语,给教学以技巧—教学相长、温故知新、深入显出、引而不发二个方面阐述了耳熟能详的成语虽然很平常,但折射出了先进的教育思想,与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值得我们在教育工作中长久地借鉴,并化为生动活泼的实践。 |
标题: 课程管理机制的创新策略 刊名:<<中小学管理>> 刊期:2004年第12期 页码:07页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急需创新课程管理机制。作者根据对课程改革进展的最新认识,提出了课程管理机制的一些创新策略:以周课程计划为主导范式;以走向综合为主攻目标---建立跨学科的研究团队、设计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开发跨学科的教育软件;以反省式学生评价为主要评价导向—成长文件夹。 |
二、教学类 |
标题: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关注生命 刊名:<<小学教学参考>>(管理) 刊期:2004年第12期 页码:20页 摘要:笔者感到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只有承认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存在的价值,并为这种价值的实现创造各种条件和可能性,才能使其得到充分的舒展和自由。即一、以学生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生命主体。1.审视课堂教学现象2.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3.课堂教学大家谈;二、注重全方位互动,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1.控制教师讲授时间2.教学要注重学生思维活动过程3.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 |
标题:接力日记,让情思自然流淌 刊名:<<小学各科教与学>> 刊期:2004年第12期 页码:51页 摘要: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通过接力日记,打破作文的尴尬,摆脱作文的窘境,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运用知识、调动储备、记录生活、自由表达的一种自觉的精神活动。即:一、兴味盎然,乐于提笔表达二、不拘一格,真实记录生活三、无拘无束,自然流露情思四、合作互动,多元交流感悟。接力日记只是换了一种角度,换了一种形式,却带给学生别样的感觉,别样的心情。在愉悦的学习心境中满足孩子的成就感、上进心。 |
标题:人文性---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回归 刊名:<<小学教学设计>> 刊期:2004年第12期 页码:4页 摘要: 对学生而言,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究竟意味着什么?人文内涵的彰显,已经成为新课程理念支撑下数学课堂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文章从1、营造“共享”氛围,建构人文性的课堂关系;2、凸显“现实”意味,组织人文性的数学内容;3、强调“体验”内涵,设计人文性的学习方式;4、着眼“发展”取向,推行人文性的教学评价四个维度出发,阐述了自己对回归数学课堂教学人文性的个性化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促进学生良性发展的人文载体。 |
标题:试论有效的科学探究 刊名:<<中小学教材教学>> 刊期:2004年第12期 页码:38页 摘要: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中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笔者试图从辨证的角度入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谈谈在《科学》课中如何使科学探究真正有效。即:组建探究小组---有效的科学探究之基础;选好探究内容---有效的科学探究之前提;正确把握时机---有效的科学探究之关键;适时适度指导---有效的科学探究之保障。 |
标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刊名:<<教学月刊>> 刊期:2004年第12期 页码:25页 摘要: 在少儿英语学习蓬勃发展的今天,少儿英语学习特别是课堂教学很容易走入误区。误区一:教学情境戏剧化;对策—更应该侧重抽象思维的培养,更多地用适当的身体语言、声音文学来进行教学;误区二:将母语逐出英语课堂;对策---把母语作为学习的辅助手段十分必要,应将静默的翻译贯穿一个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误区三:高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对策:模仿原则是第一位的,即通过“模仿”练习、重复,直至掌握英语的精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