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图书馆编 NO.1(总第16期)2004年9月
一、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教育类
标题: 教育研究方式与成果表达形式----教育叙事 刊名:<<人民教育>> 刊期:2004年第18期 页码:36页 摘要:教育叙事可以理解为一种研究方式,也可以理解成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作为行动研究成果表述形式的教育叙事,既指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用叙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呈现的研究成果。本文从教育叙事的特点、类型及研究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三方面阐述了教育叙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标题:有效学习激发边缘生 刊名:<<上海教育>> 刊期:2004年第9A期 页码:56页 摘要:文章从有效学习的课程设计及教学内容阐述了有效学习的核心理念---三个原则、五个要素,即建立共同目标、依靠社区的力量和为学生赋权三原则;真实性、互动性、以学习者为中心、全纳性、连续性五要素。在具体实施步骤上,有效学习的设计者们采用了一种生形象的框架:齿轮式动作,即包括设计、反思、执行三部分,把第一个学生都视为有潜力的人,而不是降低对边缘学生的期望。 |
标题: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新思路---电子游戏与校本课程的整合 刊名:<<教育理论与实践>> 刊期:2004年第09期 页码:59页 摘要:电子游戏是课程资源之一,因为游戏是生活—客观生活、虚拟生活、主观生活,是文化艺术,它理当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它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对学习动因的引发、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及信息素养的培养都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体现在电子游戏与校本课程的整合中。实践可采用寓教于戏、寓学于戏、尝试于戏、交互于戏四种途径与方法来开发与整合,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突出“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
标题:班级绿色管理的零概念 刊名:<<中小学学校管理>> 刊期:2004年第09期 页码:52页 摘要: 绿色管理是一种使学生情智均衡发展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一种理想境界,绿色管理是充满“爱意”的管理。因此,必须注重管理中的几个“零”概念:情感交流零距离、师生互动零差距、管理评价零功利、教育优化零损失、放扶结合零脱节、情趣开放零约束。 |
二、教学类 |
标题:解读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角色定位 刊名:<<福建教育>> 刊期:2004年第9期 页码:22页 摘要本文通过当前综合实践课程实施中出现一连串的问题,力求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剖析:活动前要合理规划,因势利导;活动中要全程参与,亲密合作;活动终了要落实评价,促进再发展。最后提出教师首先应该就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是否到位,是否充分发挥自身的有效指导作用进行反思;其次,自觉运用有关理论对活动中的典型案例进行解读、剖析、搜集;再次,必须对活动方案进行二度设计,使之最优化。 |
标题: 实现日常思维与数学思维的转换策略 刊名:<<小学各科教与学>> 刊期:2004年第9期 页码:07页 摘要: 日常思维和数学思维的两种形式,存在于每个人的思维之中。对一般人来说,通常是日常思维强于数学思维。而日常思维和数学思维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日常思维是模糊的、不明确的,而数学思维则更系统、更精确、更有策略性。所以,对数学教学来说,我们要尽可能地运用学生的日常思维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如何实现这两种思维的转换呢?笔者从实用到算式的过程中运用数学思维、从数学语言中经历数学思维、从“原型”的回放中形成数学思维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
标题:预设,为了生成的有效—谈课程生成理念下备课的改进策略 刊名:<<小学各科教与学>> 刊期:2004年第9期 页码:62页 摘要: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的生成性,是否意味着不需要预设或不需要改进预设?笔者认为,在预设与生成这一组内容中,任何一项都不能把它绝对化,并提出了课程生成理念下备课的改进策略:过程单线型变成过程多线型、目标速成型变成目标递进生成型、知识浓缩型变成知识展开型,在上述策略中,还蕴含着一个策略---预设是空间型的,即预设应设置一定的空间,给予一定的弹性,而不应把每一步都预设,把每一个预设都框住,这样才会使教师的教学不乏灵活机智的创造,才会使课程的生成成为可能。 |
标题: 设计开放性的英语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 刊名:<<江苏教育>> 刊期:2004年第9B期 页码:30页 摘要:笔者认为,设计开放性的作业是达成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它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答案具有多样性和不可预见性,要求学生通过联想,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本文通过录一录、找一找、演一演、画一画、做一做五方面提出了如何设计开放性的英语作业,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整理了知识。 |
标题:“用教材教”,是理念,也是策略 刊名:<<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刊期:2004年第09期 页码:14页 摘要:本文从1、“用教材教”,要求我们精心组织,以让文本作者与读者展开互动式对答;2、 “用教材教”,要求我们巧妙设计,用活教材,以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加深体悟;3、“用教材教”,要求我们相机点拨,活用教材,通过重组、增删、活化、延伸促使资源生成三部分阐述了其目的是为了“活化”学生的思维,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