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视野>>读书频道>>文章内容
现行期刊教育信息文摘(N0.3)
发布时间:2004-04-2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图书馆编  NO.3(总第14期)2004年4月

一、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教育类

标题: 去“浮华”求“真谆”(上)--对新课程实践中某些教学行为的反思

刊名:<<中小学管理>>   刊期:2004年第04期   页码:37页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纷纷出现,课堂教学异彩纷呈,极具观赏性。但是,认真审视一下当前的课堂教学,我们感到,不少教师对于新课程缺乏深入的理解,重现象不重本质,教学改革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文章正是从不要谈“讲”色变、不要舍弃训练两大方面引导教师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去“浮华”求“真谆”,使课改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推进。

标题:校本评价:理念与方法

刊名:<<教育理论与实践>>    刊期:2004年第04期   页码:37页

摘要:在校本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学校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学校管理手段也逐渐地走向了“校本”。校本评价的基本理念是发挥学校作为评价主体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与效益。校本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档案袋评价、讨论式评价、360度评价等多种方法。校本评价对于改革我们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标题:用“立美教育”创设“智慧型”管理时空

刊名:<<小学教学参考>>(管理)       刊期:2004年第04期    页码:4页

摘要:“立美教育”是以“人”为中心,把追求美思想美、观念美、形式美、结构美、过程美等作为“育人”的方向和手段。“立美教育”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一种方法论。它强调把美的规律运用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用“美的教育”来实现“美的发展”,即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本文从“立美教育”思想是进入“智慧型”管理境界的坐标系、“立美教育”原理是深化“智慧型”管理过程的支撑点加以详细阐述。

标题:香港小学的校本课程

刊名:<<小学教学参考>>(管理)   刊期:2004年第04期    页码:6页

摘要:香港的校本课程有以下重要特征:1、明确的发展规划:出台了《学会学习课程发展路向》;2、校本化的课程统整:非常强调课程的整合,强调各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九种共通能力,即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造力、批判性思考能力、运用资讯科技能力、运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研习能力等。3、灵活互动的管理策略:设立课程发展小组,更具体和有策略地培训教师推动全面的校本课程发展。4、规范务实的发展模式。

二、教学类

标题:关于“数学思考”的思考

刊名:<<小学教学研究>>      刊期:2004年第4期   页码:24页

摘要:“数学思考”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四大目标之一。在实际教学当中,如何使学生思之有“源”、思之有“理”、思之有“序”、思之有“创”,这是广大教师应当思考的。本文从挖掘“思”的信息,做到思之有源;把握“思”的目标,做到思之有向;梳理“思”的依据,做到思之有理;规范“思”的逻辑,做到思之有序;把展“思”的空间,做到思之有创五个方面阐述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现象,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标题:综合性学习带来语文教学三大变革

刊名:<<中小学教材教学>>         刊期:2004年第4期   页码:21页

摘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正是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给传统语文教学带来了三大变化:1、教学目标从单一走向立体(自主意识、问题意识、合作意识、社会意识和信息意识)2、教学资源--从封闭走向开放3、教学方式从僵化走向灵活(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变整齐划一为独具个性、变系统学习为课题研究)。

标题:英语学习档案夹的应用

刊名:<<上海教育科研>>            刊期:2004年第04期   页码:71页

摘要: 学习档案夹以文件夹的形式反映每个学生的学习轨迹,它是由十几张可以随意增减的活页纸组成,由每个孩子们自己美化设计,贴上自己喜欢的卡通画,体现每个孩子的个性,学习档案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学生们个个爱不释手。学习档案主要包括八个方面:老师的寄语、大家评、课内学习行为记录、课外行为记录、专项任务学习记录、作品展示屋、学生对自己学习档案的反思与评价、学期英语学习评价表。

标题:捕捉生成课程资源,构建动态教学课堂

刊名:<<小学青年教师>>        刊期:2004年第04期   页码:13页

摘要:教师要善于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互相沟通,互相影响,互相补充,引发群体的思想碰撞,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要敏锐捕捉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反思教学行为,及时予以调整,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本文通过案例反思捕捉和利用意外不确定事件资源、捕捉和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捕捉和利用教师的“失误”资源;实践体会民主的课堂氛围、自主开放的空间、弹性的教学设计、教师要富有智慧和激情加以详细阐述。

标题:“感悟”纵横谈

刊名:<<福建教育>>           刊期:2004年第4A期   页码:25页

摘要:“感悟”是一个既古老又时尚的概念。它既非体验的类化,更非体验的全部。那么,感悟究竟是什么?感悟是一种“悟”,是一种感性化的“悟”。文章对此进行了重点叙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