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视野>>学术报告>>文章内容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研究活动中的评课
发布时间:2005-12-06   点击:   来源:   录入者:潘小福  

叶澜教授的评课

做好“新基础”,第一步要开放,这样,才会去探索新的东西,才会有课堂的开放。在平时的工作中,不要把已经有的东西看成是唯一的最好的,而要思考怎么做得最好。

今天,局小的老师很热情。但开始时有些紧张,说明心态还不平和,现在心好了。在这样的研究中,不要总想着代表学校、代表什么,其实没有代表,谁也不代表,不要总想把拿出来的就是最好的,给自己增加压力,“新基础”教育都不是定论,只是给大家提建议,这样做是不是会做得更好。

今天的两节课,基本有了学生立场,但还要在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上下功夫。

先说一年级的语文课。

    今天这节课的第一个问题是:教学首先要考虑前提性问题。

一年级语文是一堂识字教学课,先脱离开课文,思考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主要的困难在哪里?这是教学首先要考虑的前提性的问题。根据我们的研究,孩子对“喷泉”理解的困难不是认识这个字,而是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从生活概念转化为一个明晰的概念,如果孩子没有看到过喷泉,那么要用图片,把平时比较随便的语言转化成规范的语言,这是学生学习“喷泉”的主要困难。其它的字也要这样思考:是不是需要形象化,是不是需要辨认,这些都需要根据学生识字的困难。这是一个前提。

第二个前提是学生已经有了哪些基础。学生以前学过很多字,拼音学得也很好,这些都是学生的基础。因此,教学生识字时,要让学生善于用已经学过的字和方法来识字。很多中国字在形、义、音上要独特性,教学时要利用汉字的独特性帮助孩子识字。

学生有了哪些基础,会遇到什么困难,这就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根据这个基础,我们来思考这节课,感到本节课在读音上化了很多的功夫。总的感觉,把读音作为一个主线,合适不合适,可以讨论。

今天这节课的第二个问题是:教学要有人文性。

教学要有人文性,例如,音乐厅可以借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感受,地铁的理解还要加强。这些都可以加强人文性。而对立交桥的认识,学生的理解不全面,林荫道的理解没有给人美的感觉。总之,在人文性方面,感到今天的课没有形成大城市的形象,还是比较孤立的,比较单调,人文气息弱一点。

今天这节课的第三个问题是学生还是点状表达。

今天这节课的第三个问题,学生还是点状表达:这个字我是什么学的。老师在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说:我用什么方法学,在此基础上讨论: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学?引导学生延伸拓展。还可以用形象识字,例如“乐”,一位小朋友说,象一位小朋友在弹琴,弹出优美的曲子,多形象啊,老师可以表扬这位学生,并提出:让学生用这个办法,学一学其他字。“喷”也很形象。学生有一个方法,就给一个名字,孩子的语言越精炼,课就越精彩。孩子的识字教学,已经精历了半年了,孩子掌握了很多的办法,今天这节课要有展示。

另外,学生照顾的面还不够。一年级孩子尤其要当心照顾全班学生,注意运用跟读的方法。

总的来说,今天这节课还有继续研究提升的空间。例如,如何根据学生的状态来研究怎么用好苏教版的教材?怎么依据学生现在的学习能力设计教学?如何提高思维的挑战度?等

再说第二节课。

第一,数学课编口诀很好,先了解一下学生怎么想,王老师特别关注用什么办法编出来的,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差异都呈现出来的,当然,呈现的多了,就显得散乱。王老师要根据呈现出来的状态,思考怎样有针对性地教,提高独立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基础教育中,数学教材的结构重组非常重要。前面学了这么多口诀,对九的乘法口诀,有哪些作用要体现。真正巧妙的方法是一九就是十减一,二九就是二十减二。要跳着记的话,还是要背熟。数学一个要理解,另一个要熟练,特别是基础性的东西。做到这一点,就是减轻学生做其他题目时的思维容量。今天这节课关注了差异,一部分学生已经学了的,让他们组成三、四个人的小组与大家挑战,这样,大班容量的班级的教学效益就是学生的参与。由此,本节课的整体的毛病是重心下降的不够,再如,超市游戏还可以分组练习,增加学生练习的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设计练习,让更多孩子在课堂上得到理解。

今天王老师给我最深的感受的是关注了学生的状态。但关注了状态后,怎么组织,要研究。要进步体现学科特性,育人价值,整个课要思考怎么能更有效、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最后,让我们一起关心我们自己的生活,关心我们生活的质量。并衷心希望局小老师在对学生不断的研究中,在发现学生的发展中,在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中,得到欣慰。

——潘小福整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