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视野>>教师沙龙>>文章内容
再遇“风格”——参加京苏粤浙卓越教师研修班(江苏站)有感
发布时间:2014-10-21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许多年前,作为一次培训后的思考,曾经撰写过“经验与风格”一文,文中仅限于理论的拼凑,许多年后,当走进京苏粤浙卓越教师培训班的首站江苏,我再一次接触着这样一个朴实却又高深的词,她更有了实践的温度。说它朴实,因为它没有华丽的外表,抛开一切复杂的解释,它仅指事物的独特面貌;说它高深,因为要形成风格所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努力”一词可以概括的。

培训七天,从南京的集中培训转战到苏州的跟岗培训,目之所及,我对“风格”一词有了更深的体会。

风格是一种为人的气质,与思维方式有关。

本次培训,我又有幸认识了许多人,有曾经熟悉的小语专家,也有来自四地的培训班同学。不同的人,传递出不同的气质,浸润其中,本身也是一种学习。于文本解读功底深厚的特级教师孙双金,于教学与管理有独到见解的特级教师周婷,他们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传递出了许多具体可操作的经验。

而与之不同的,是南师大教科院的杨启亮教授,题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问题》这一讲座让我收获的不是具体的操作方式,而是一种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在我的期待中,我原本以为杨教授能为大家梳理出课堂教学的具体问题,然后对症下药,然而,出乎我预料的是,“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了什么”“课堂教学有效性追求什么”“课堂教学有效性到底如何落实”这三个主题思想传递出的并不是什么具体的操作建议,只是在引导每一位教师去思考课堂教学真正存在的“基础问题”——去诊断课堂是否存在“教学的教育性”以及“教育的教学性”缺失;去克服无效、负效的教学,追求“为教学的评价”而不追求“为评价的教学”,建议改变评价观、实践观和教学方法观。

听着杨教授理性与幽默兼有的讲座,我不禁感慨,与之前看到的杨教授相比,变化的只有他的外貌,不变的是他依然与众不同、不断活跃的思维方式,这也许就是一位学者的风格吧。正如他所说,讲实在的就虚了,讲虚的才是最实在的。从他的讲座中,我听出他所定义的“虚”并不是虚无缥缈,而是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真正基础的问题,是指导实践的理念,只有把理念想清楚了,才知道实践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可以说,理念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渔道”。

所以,要成为一个有“风格”的人,得有一种不断思考的品质,得有“拿来主义”的免疫力,得在做某件事之前先考虑为什么要这么做。用理念影响实践,让自己成为一个具备“理性思考”风格的人。

风格是一种研究的品质,与科学态度有关。

真正接触语文教学研究,是在跟岗实践的第一天,导师赵洪校长为我们介绍了苏州实验小学语文教学所进行的“实验”。《科学取向的语文学科教学》这一整整两个多小时的报告,向我们介绍了语文组基于“科学取向”的语文学科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赵校长用课题汇报的形式阐述了这一选题的原因、核心理念、操作程序以及其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以皮连生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这一研究主要聚焦于“学习分类目标导向教学”,它区别于哲学及经验取向的教学论,用四个步骤清晰阐述了教学目标、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三个与课程有关的问题。条分缕析的表格一度将我晃晕,统一的课堂操作步骤也曾经让我感觉这一研究似乎让语文课缺少了它所应该具备的学科特色。但细细地翻阅我拍摄到的ppt,逻辑严密的架构,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步骤,丰富详实的案例记载让我不得不佩服他们为这一研究所踏出的每一个坚实的脚印,将生涩的认知心理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每月一次的课题研究活动,一学期20多节的课题研究课,一做就是五年,用研究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用具体可感的操作程序让不断更新的教师队伍在语文教学上“保底”,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项有价值的“实验”。

听着赵校长介绍的语文学科研究,再回想自己一直在进行的研究课题,突然感觉到了一种“浅薄”,缺乏一种主导性的科学理论的支撑,面对产生的实践数据不知如何处理,我想,这依然是“理念”不清的表现,这也是我在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基础问题”。特别感兴趣于他介绍的《语文技能两维目标分类表》,它让我清晰了在语文教学中要教什么?(教学内容)以及要教到什么程度?我们常说要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到底包括哪些层级?在认知心理学中有清晰的界定“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在他提供的案例中,我们很惊讶地看到我们一贯制定的一些列教学目标居然都仅指向于“理解”这一能级指标,而对于其他的能级却鲜有涉及,难怪语文教学一度陷入条分缕析的感悟中,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着“掘地三尺”的品悟,真正是“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而这样的目标分类就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当然,我认为该课题在课堂教学的转化中还存在着“共性有余,个性不足”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年段特征以及文本的具体特点选择更加合适的转化方式也许更好。而赵校长提出了这一研究所欠缺的“教学艺术”元素,如何选择“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教学方式也是研究的突破点,这一课题问题的反思正解决了我的疑惑。

可见,真正的“研究风格”应该有科学的依据,应该有执着追求的毅力,更该有一分为二,辩证自省的勇气。这样一份科学的研究风格值得我去学习借鉴。

风格是一种教学特色,与用心锤炼有关。

看到许多关于“教学风格”的定义,我比较认同这样的定义: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通过较完美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观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技巧、教学作风等方面稳定地、综合体现出来的独特的教学个性特点与审美风貌。它是教师教学上创造性活动的结果极其表现。

正如薛法根老师,潜心语文教学的他形成了“着眼整体发展、着力语言训练、着重内化进程”的教学思想和“教得轻松、学得扎实”的教学特色。1999年起,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的教学新理念,并初步形成了组块教学模式。沿袭简单语文的教学风格之余,用组块教学实现学生言语智慧的习得,在课堂中锤炼,于理论上提炼,我们又看到了一个锐意进取的特级教师。而他也是苏派教学风格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本次培训,我们也有幸聆听了三节语文课,从教师的风貌,课堂的推进以及学生的回应中,我能真切感受到苏派语文教学的一些特质。

   《石榴》:洋溢情趣与实现理趣交融的课堂

     苏州实验小学黄斐老师执教了苏教版三上的一篇说明文《石榴》。在课堂中,我们能真切感受到课堂传递出的关于“图式”教学理论的实践操作,从形成图式到内化图式,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着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从理解感悟到实践运用,体现了学生语文能力不同能级的递进与提升。

同时,课堂也呈现出浓浓的情趣与深深的理趣。教师的朗读指导从词到句到段落,引导学生在感悟中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在情境中读悟结合,课上书声朗朗,学生学得有劲,读得有趣。教师赋予一些修辞手法于生命的解释,如这样写就让石榴有了表情,有了动作,甚至有了心情,这样的写法叫做“拟人”,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与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空白处的补白想象,把成熟的石榴那样一种喜悦急迫的心情通过生动的语言展示了出来。再加上老师一些鼓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以说,整堂课洋溢着浓浓的情趣。

另外,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在自读的过程中了解到文章写了石榴的叶、花、果、子儿,又从部分着眼,从每一部分的分析感悟中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手法:抓住不同的方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方法来写好石榴的花、果、子儿,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巩固这样的方法,同时将读写结合,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与教师的有向指导中真正引领学生经历一段语言实践的理性之旅,具备了说明文教学该具备的理趣。

思考:当出现类似结构的段落时如何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让“由扶到放”能力培养融于无痕的教学推进中,让语文课堂的处理更艺术化一些?(是否可以从告知,教师小结转变为发现,学生小结)

《晏子劝齐王》:博观约取与灵活灵动并重的课堂。

秉承了薛法根老师的风格,其高徒特级教师沈玉芬老师的课堂中传递出一种质朴又厚重的美。

《晏子劝齐王》一文是广西桂林版二下的教材,放到二上来教,该教些什么?这就涉及到教学内容取舍的问题,然而,我们从沈老师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设计中,明确地感受到她立足二年级学生的学情,制定了适切的教学目标,挖掘了与之匹配的教学内容。如:词串的教学出示在检查学生的预习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懂词与词,词串与词串之间的联系,这为后文读懂一段话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做好了铺垫。聚焦晏子的两次劝说的语言引导学生首先读懂“劝说的结构”,让学生明白劝说时要说清“劝什么?”“怎么劝”,去感受劝说的内容与方法,同时在学习“求百姓”一个板块时学习使用“劝说的结构”,在学方法用方法的过程中实现语言的内化与迁移。整节课的学习思维含量高,语言实践要求高,尽管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但在沈老师灵活的处理与灵动的点拨中,孩子经历着一场语文学习的思维之旅,收获不小。

在课后的交流中,沈老师谈到其实这篇文章可教的有许多,如晏子的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等,但是,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学情,她还是将教学切入口定位为学习“劝说”,学用“劝说”,这与我们平时面面俱到的课堂截然不同,我想,根据学生的学情制定适切的目标,争取一课一得,沈老师不但做到了对教材学生的“博观”,更做到了对教学内容的“约取”,在有效取舍中,在灵活调控中真正做到了“用教材教”,实现了学生能力的“组块提升”。

思考:针对不同学情的学生如何产用更适切的教学方法,使语言内化的一块内容能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和实践的方法,如是否可以借鉴板书?

《小狼》:传承传统与开拓创新并驾的课堂

来自南通的特级教师樊裔华尽管是一位娇小玲珑的美女,但是课堂展示出的是却是一种指挥若定的淡定与大气,漂亮的粉笔字,精致的教学环节设计、亲切自然的师生互动无不展示着这位年轻的特级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素养。

《小狼》选自《明清笑话》,简洁的文言表达,有趣的故事情节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及听课教师的目光。樊老师将校本课程小古文引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之中,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大开拓创新,使用苏教版教材的老师都知道,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古文是在四年级练习《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在四年级之前让学生接触一些简短有趣,读来朗朗上口的小古文,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字的简约之美与思维之美,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言文字感受力,同时,中国古典文化的持续熏陶也为学生初中学习文言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同时,樊老师又很好地传承了“情境教学”的风格特色。

在读猜结合中走进情境。樊老师在小古文的教学中始终扎实地进行朗读训练,从读准到读懂到读好,层层递进,紧扣母狼的情感变化,在读悟结合中让学生身临其境,被故事深深吸引;同时,没有出示结尾的小古文激发了学生猜想的兴趣,用猜一猜故事结尾的方法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这与课堂一开始时的脑筋急转弯同样促进了学生合理想象能力的提高。

在语言实践中丰富情境。整堂课的教学樊老师设计了多处语言训练点,如抓住“年幼”,积累年迈,年长,进行词语的归类拓展;抓住母狼的情感变化,进行情感的归类拓展;同时,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将学习所得转化为语言表达,将简短的小古文转变为具体生动的故事,无论是字词的拓展,情感的领悟,还是故事的讲述,都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中走进丰富的情境,获得语言与情感的提升。

思考:小古文的教学还能给予学生怎样独特的价值,是白话短文无法给予的?是否能借鉴“组块教学”的思路进行甄别选取?

不论是为人处事的风格,还是教学研究的风格,抑或课堂教学的风格,都需要经历一种从模仿到借鉴到创新的历程,作为一名成熟型教师,我们应该且行且思,不断学习,不断锤炼,从而形成属于自身真正的风格。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