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视野>>教师沙龙>>文章内容
新教师培训心得——对于“现场学习力”的几点思考与整理
发布时间:2013-08-2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局小栉风沐雨,历经百年,时代在变,面貌在变,但不变的是局小集团成员勇立潮头的姿态。一所百年名校如何在新的时期实现对自身的超越和发展,这是局小成员必须共同思考的问题。而在李伟平校长的“生命关怀”的教育理念下,全体成员积极努力将之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和行为指导,使局小依然走在时代前列,不减昔日荣光。通过局小教育集团为我们新教师组织的819日至22日的培训,我有幸感受了这种生命体验、有幸耳闻目睹了局小领导教师们的风采,也有幸终于成为这集团内的一份子。

新教师培训其实已经结束了2天,但我并没有在结束后的第一时间写下我的感受,因为这次培训给我带来的冲击和触动很大,使我不得不细细咀嚼和品味,方可将内心的思索和想法誊于纸上。几番思忖,不想泛泛而谈,只从令我感触颇深的“现场学习力”这一点做一些粗浅之议。

819日的新教师会议上,李校长针对新教师提出了要学会利用“现场学习力”促进生命成长的要求。这一名词引发了我的兴趣和思考。当时我的心中便产生了几个疑问:何为现场学习力?为何教师必需现场学习力?如何提高现场学习力?会后我便针对这些问题搜集了一些有关“现场学习力”的信息。

现场学习力这一名词最初由华东师大的李政涛教授提出,简而言之,就是指教师利用教育教学现场提升教学意识、促进自我生命成长的能力。李政涛教授将教师的教育教学现场分为了四种:教师自己每天的教学现场;同行教师的教学现场;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日常教研活动现场;各种培训、讲座现场。这些都是教师日常工作中最为常见的教育现场。

教师为什么在这些最习以为常的现场中必须具备现场学习力呢?我想,这首先是因为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质。教师这一群体,虽不用如士兵般冲锋陷阵,但却也是始终奋战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的。教师的很大一部分经验来源于教学实践。因此能否高效地在自己的课堂上、同行的观摩课上、教研活动中等等直接现场取得“真金”,决定了一名教师今后的提升空间和发展潜力的差异。如果教师具备了现场学习力,那么教育教学现场就会是一大笔丰富的资源。对于自己的课堂,我们可以从备课至教学反馈成立一个研究对象,在认真反思中进行课堂重建;对于他人的课堂,尤其是名师的课堂,现场学习力更是至关重要,我今年下半年的课务安排是协助一年级的语文教学,那么在观摩师傅的教学中我就要着重观察和总结师傅根据一年级新生的特点所进行的教学,尤其要注意师傅在一年级新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及突发状况的处理方面的宝贵经验,如果能通过现场学习力掌握这些经验,我定会在今后自己带班时受益匪浅;对于教研活动和专题讲座,我们更是应该利用现场学习力认真思考、积极研讨、及时反思,新教师从中获得的有效发展不言而喻。

其次,现场学习力的重要地位也源于教师工作、学习与生活的三方制衡。几天的培训中,领导和老教师们反复叮嘱新教师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高效利用时间全面提升自我。作为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我深知前辈们谆谆教诲的良苦用心,但也难免年轻人心浮气躁的缺点。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时间如何合理安排,这是我不得不考虑周全的问题。现场学习力的提出似乎为我指点了迷津,我将其概括为“让工作成为学习源泉,让学习成为生活习惯”。前面一点就是上文所谈的问题,而后面一点“让学习成为生活习惯”或许让人费解。其实后面一点的思考来源于局小的一个教育原则: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习惯是什么?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是不易改变的行为规范。通过一代代局小人的努力,优秀已经内化为整个学校系统的一则准则。不论是学校常规工作的切实高效,还是局小师生的气质标准,都是以优秀为目标,从日常点滴做起,努力使优秀的言行举止、优秀的教育理念、优秀的人格修养变得如呼吸一样的自然。而我由此衍生出的“让学习成为生活习惯”亦是如此。如果能提高现场学习力,学习和工作可以融为一体,再不会以“工作繁忙”而丧失了学习的良机;而当在工作中学习成为一种习惯,逐渐地,学习的态度和行为会突破工作的界限,自然曼衍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不再是只有在固定场所固定环境下才能开始的奢侈举动,而是变得如吃饭睡觉一样的惯性行为。

我们又该如何提高现场学习力?李政涛教授将之分解为三种力:专注力,捕捉力,转化力。即专注于现场的每一个小细节,捕捉现场涌现出的精彩和问题,转化而成具体的教学行为。

我想,以上对于李校长在会场要求的“现场学习力”的思考和搜集整理,也是我利用这一能力的初步尝试。的确,现场学习力至关重要,如果我不及时捕捉这一对我来说还比较新的名词,不在会后进行搜索、归纳和整理,或许我就错过了接触一些新理念的机会。而在今后的教师生涯中,我也定会努力提高这一重要能力,使之更快更好地内化为一种个人技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