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随着教海去探航
整三天的教海探航活动结束了,能参与本次全省的教育次盛会,我感到无比的兴奋。全身心的投入中,与各位代表的深度交流,聆听专家的专题讲座,这种种的经历让我又逐渐将视野回归到教育教学这中,细细品味何为“苏派教学”,怎样成为有独特风格的教学能手。
“心许教海·扬帆远航”在主题词的映衬下,教海探寻显得更为宽广。每个年轻的、年长的、有经验的、刚起步的,每个水手都在这片广阔的天空下,追寻着教学的智慧。其实对于教学,我自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就比如自我风格的形成。如特级教师王凌老师所说:“我不知道自己有怎样的风格,这应该是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我也没有什么形成风格的好办法,那就是一节课、一节课的上。”这朴实的语言中道出的,就是优秀教师的形成需要有思想、有行动、有持之以恒的动能。那么两样,教学之路在自己的脚下,用怎样的方式行径也需要自己去把握。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探寻意味的教师,相信每个人都会在教学中感受到创造的乐趣。
成尚荣所长说言:“苏派教学”的风格呈现多元特性,体现江苏教育人对于教育独特的价值追求与行为取向。教学中的灵动、朴实让教学清晰,每个教育工作者要明确发展的方向,形成“苏派教学”鲜明的特色。就如同听的无锡地区的三年课,其显著的地域特色在于过程的严密性,丝丝入扣逻辑清晰,而 王凌 老师的课堂关注生成,主动的调整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过程,而 华应龙 老师则将学习放于学生的发现与理解,从利用教材到教材开发,践行着“为了儿童、走近儿童、服务儿童”的教育思想。
三天的活动,让自己也在不断地思考,怎样的教学更适合于学生。思考背后带给我的最大收获却是“需要将学生的学情分析”做下去,因为只有切准的学生的脉,才能如奥苏伯尔所言:有效组织先行设计者,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施教学,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其中。就如无锡地区的几节课,如果不是听课,我本能的认为这所学校的学生应该对于分数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应该对于“万”等计数单位了解。这本应该会的东西(在我们学校),基于不同班级的学生就需要采取更为合理的切入方式。
华 老师在论坛中有这样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走得更好。我十分赞赏,我觉得教学这本应该是这样让大家在不同的阶段获得不同的发展,而走自己之路,让自我经验更好成为别人思考的平台,这样的互通交流能更为有效地促进教学中提升。
不管怎样说,我们参与的三位老师对于老水手张勇卫,佩服的五体投地。我们相互激励,从今天起,我们要更为深入思考教学中的问题与现象,把准方向,精练语言,将研究成果撰写成专题论文,争取获得更大的专业进步。明年我们一定还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