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视野>>教师沙龙>>文章内容
北国长春十日训
发布时间:2010-10-07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北国长春十日训  

   

第一天——幸福的启航  

      9月15 我带着一份新的期待来到东北师范大学。穿行在宁静秀美的校园中,庆幸自己又一次以学生的身份加入到了一个新的集体中,这个集体就是国培计划——东北师范大学小学骨干班主任教师培训班。能成为其中的一员,我是幸福的。  

开班仪式上,认识了可爱的年青班主任们。他们用“自下而上”“按能设岗”的方式,迅速地让这个新集体有机的运作起来,他们用智慧与勤劳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非常科学的学习平台,创设了非常轻松的学习氛围,能成为他们的学生,我是幸福的。  

在“认识你我他”时段,领略了许多来各省的优秀班主任的风采。在长期的一线班主任工作中他们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期待分享他们实践智慧,在这份期待中我是幸福的。  

睿智、富有亲和力的 于伟 教授,用目标引领的方式让我们了解了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挑战及对策。二个多小时的报告中出现频率最多词就是“儿童”、“学生”,这让我再一次明确了学生工作开展的基点——儿童立场,去了解学生,去读懂学生,在尊重懂得的基础上去爱学生。班主任工作的着力点——建立集体,用智慧去营造温馨氛围。报告中没有空洞的大理论,而是结合我们自身的工作案例,生动形象地表达一种思想——教师要成为一名学习者,每天坚持读点书,每天坚持写点东西,真正做到“学”与“习”,才能梳理思想,提高素养,升华境界。能聆听到这样一份亲民的报告我更是幸福的。  

   

      第二天——初识徐锐老师  

今天认识了可亲可近的 徐锐 老师,听到了她从教30年在班主任这片热土上的智慧耕耘,更是品到了她人老心不老的独特童心。聆听她与家长沟通的艺术,无不钦佩她智慧。“真诚相待 赢得理解”“真心施教  赢得信任”“真情付出  赢得尊重”“认真耕耘 赢得收获”。 徐 老师始终觉得学生的将来是一定要走向社会的,让他们从小就对社会有所了解,引领他们关注社会的主流,关注社会的发展,对他们人生观的形成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她会充分挖掘一切身边的资源,尽自己的可能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她的智慧来自于实践。

班主任转化外部资源的智慧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啊。小教室、大世界,推动世界的手,就是推动摇篮的手。 班主任 老师在对外部资源的转化中要十分注重活动的策划,策划的着眼点在于学生知识的提升,学生情感的催发,学生能力的提升,以此来推动学生的成长。

童年的经历是一生中的重要财富,我们现在的孩子也包括一些家长很少会关注社会,实际上作为社会一分子我们是不能,也不应该游离于社会之外的,所以 徐 老师的教育就是要引发孩子对社会的关注,这也是教育学生关注自己的社会价值。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兴衰都寄托在他们身上,我们教师有责任在他们成长的历程中给以及时而必要的指导。有了这样厚重的精神的底子,她的很多学生都在以后的成长经历中表现出了同龄人少有的社会责任感和进取精神。 

一定记住 徐 老师的话,并用自己在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中努力践行。

   

   

第三天——用心经营班级生活  

      今天上午的“学员主题论坛”中,每一位老师都作了精彩的发言,大家用事实说话,用自己的实践说话,在交流碰撞中产生共鸣,在经验分享中提升认识。   

学习委员在总结时,将我们这一个集体中的班主任分为了四种类型:“志业”“爱心”“智慧”。无论哪一种类型的班主任老们,都是用心经营着自己的班级生活,让班级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成为学生们成长的乐园。  

事实上,一个不潜心于班级生活经营的 班主任 老师,他是永远也不会有这样的灵感一现的快乐的。很多班级生活推进过程中的资源往往到了他那里,就会戛然而止,班级生活又会恢复沉静。我们这个集体中许多 班主任 老师对班级的管理都具有一个整体规定意识。从班级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的建设,到班级常规管理的岗位建设,再到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整个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在老师在规划班级生活中有学生视角,在遇到问题时有突破的智慧,班级生活的推陈出新依赖 于班主任 老师对班级工作的不断反思和再设计、再实践。  

让我们成为一个有敏感度的 班主任 老师,认真经营自己的班级生活,将班级生活推向深的层次,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四天——精彩二课  

从教多年,参加了无数次的培训,听过无数次的专家报告,而今天刘晓明博导和黄宝国校长精彩纷呈的报告,第一次让我觉得时间过得真快,第一次有没有听够的感觉。  

精彩源于报告的内容。  

刘晓明博导的“班主任的心理成长” 是从心理学的范畴来引领 班主任 老师专业;黄宝国校长的“班主任教育智慧”从教育实践智慧的角度来谈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报告中即有前沿的理论,又有生动的案例;即有朴实的大白话,又有深层次的思考。“当一个学生把老师教过的知识都忘记了,留下来的东西才是教育的结果。”“学习问题很多都是心理问题。”“德育是给明天做的,是给学生做的。”许多问题贴近工作实际,引发了我们的共鸣,激发了我们对班主任工作的许多新思索。   

精彩源于报告人的魅力。  

刘晓明博导温文而雅,十分有亲和力。“首先接受你这个人,才能接受你的教导。”这位心理学家,摸着我们听者的心理在课堂上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我们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 “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行千里跟不如看名人原著;看名人原著不如背名人语录;背名人语录不如陪名人散步;陪名人散步不如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不如天天记录;只要天天记录才能成为最宝贵的财富。” 黄宝国校长不仅长得特像毕福剑,幽默风趣发人深省的语言风格也和毕主持有一拼。  

精彩源于学员们积极的学习状态。  

因为报告的精彩纷呈,激发出了学员们亢奋的学习状态。老师让休息五分钟,大家都说不用,因为老师说得精彩大家还没听够。在 班主任 老师的“强迫”下被迫休息五分钟时,还要追着老师提问答疑。报告结束了拉着老师合影留念,抄下联系方式推荐书目,期待下一次的交流。饱满的学习状态,来自于我们自身对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渴求,更是来自于两位专家精彩的智慧分享。

   

   

第五天——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道德课”多新鲜的一个名词啊。今天走进东师附小分享了他们道德教材校本化、本土化实践研究的经验与成果。东师附小的老师凭借团队的力量,开发出了一套符合本校小学生特点的道德教材,从中我看到了附小人对每一位孩子生命的热爱与尊重,走过孩子的心灵,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努力为孩子购买一份永久的精神保险。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想,首先包括一个人的生存能力,衣食住行,其次,应该理解为“爱”,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关注生命存在的同时,更要关注生命的质量,感受生命更广泛的意义。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更深层次的意义。  

前一阵子看到过一个关于“关爱残疾人”谈话类节目,一位专家谈到了民众对于残疾人的态度,人人知道要关爱残疾人,但是我们又有多少关爱残疾人的机会呢?对于残疾人来说,偶尔的几次出行,也许还遇到了不顺利,于是,他们便选择不外出,而大部分残疾人的不外出,使得广大民众很少有机会得到关爱残疾人的机会,日子久了,人们也就不会做了。由此,我想,对于生命教育而言,我们给与孩子的,还需要创设更多的机会和活动,为他们提供关爱别人的时间、空间。利用课内课外的资源,利用一切可开发的资源进行“心灵对话”道德教育模式探索。

   

   

第六天——公交·故事  

来培训好几天了,忙里偷闲地也外出考查点市容市貌,其间坐了好几回公交。  

一次坐公交,一上车就听到一小女生用纯正的北方口音叫唤着:“爸爸,这儿,快点,快点!”女孩不仅自己坐了个座,还用身体趴着用手臂为爸爸占了个座。见我看着她,便厉声对我说:“不许坐,这是我爸爸的座。”一旁妈妈笑着看着女儿的一举一动,后面上来的爸爸也骄傲地摸了一下“能干女儿”的头。小朋友,阿姨没想坐,看到你们一家的所作所为,阿姨只能无奈地朝你笑笑。  

今天为了寻找人参糖又一次坐上了公交。一上车就听到婴儿的啼哭声。只见一个抱着婴儿的妇女,一边拉着车厢扶杆,一边还得要哄孩子,车子一起动还得踉踉跄跄地试着站稳。全车人居然没有一人站起来让座的。当时我真想上前冲那些充耳不闻,稳如泰山似坐着的年青人说:请你让个座吧。可同行的伙伴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眼神暗示我,作为一个外地人的我也只能无奈地朝你笑笑。  

晚间上课,心理学教授给讲个故事 :精神病院内,护士要求病人洗澡。病人问:“洗澡有什么好呀?”护士说:“洗澡讲卫生。”病人又问:“讲卫生有什么好呀?”护士说:“讲卫生干净。”病人接着问:“干净有什么好呀?”护士说:“干净了全身就不痒痒了。”病人回答:“妈妈告诉我节约用水最重要!”  

寻思着,怎么公交车上的人还不如一精神病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心中的滋味真是五味杂陈。我们的学校教育留下了什么?我们的家庭教育又给孩子留下了什么?生活教育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的真实自然、不着痕迹,如酒浸杨梅一样化解掉人对于教育的本能抗拒。但是,这是一种需要持久努力的过程,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共同参与的过程。我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第七天——教育需要耐心等待  

今天赴吉林省第二实验小学参观学习,聆听了宋戈校长关于“潜能教育与学校发展师生共同成长的实践研究”报告,被宋戈校长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了。从不爱拍照的我也忍不住跑上前去与她合影留念。  

    “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有学习进步发展的潜能,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激励挖掘学生的潜能。”我不由得想到我的学生杨。记得那是我刚接班不久,学校将举行春季运动会,学生杨要求参加的项目是实心球,而掷实心球的名额已满。于是,她气冲冲地质问我,为什么不让她参加实心球比赛?我耐心地向她解释不通。于是动用了一下特权,让她也参加了这项比赛。运动会结束后,她并没有得名次,但我希望利用这次机会,用我的宽容来赢得学生杨的认可,激活她的良知,培养她欣赏他人的健康心理。  

在我与她一次次交谈中,在她家长的支持下,孩子有所转变,偶尔也发发脾气,但事后总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她来讲这可是不小的进步。打动人心才是教育,让学生感动才是教育。每一位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引导学生自信地重塑自我,激励学生在磨炼中超越自我,让学生在感恩中不断完善自我家塑造。  

回忆着孩子的成长历程,我想说:请耐心等待一会,花儿就要开了,想要看花开的人必须经过花蕾的孕育、凸现、含苞待放的等待,一个学生身上“顽疾”的去除,也不是几天的事,更需要我们的耐心等待。  

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帮助学生获积极的体验。只有以真诚而宽容的心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善待学生,才能激发他们成长的力量,唤醒他们飞翔的愿望。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班主任工作也就不那么难做了。  

   

 

第八天——在挫败中体味希望  

曾经很爱一种叫夹竹桃的植物,因为它拥有美丽的花型和芳香的气味,常常被人称赞。而对这造特的杰作,总让人禁不信去想象它甜美的果实。然而有一天,当突然得知这美丽的花儿居然结不出果子时,失望之情顿溢于胸。  

一直赞同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优于一味传授知府中。在班主任工作中也深感德育工作的任重道远,今天东师附小的王校长更是用犀利的话语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教育中的种种问题。在对其一一分析后,我感于对优越条件下造就的独生子女大军的“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我们大力提倡尊重学生的个性,推崇鼓励教育。“你真棒”“你真好”“加油,你一定行。”……这样的声音让学生从小就树立一种自信。诚然,有自信心是件好事,自信加努力才能成功。但现实是,本就优越的独生子女在一味地赞美声中,出现了不少弊端。这引起孩子一旦遇到挫折,轻则心情不佳,重则酿成大祸。我们时常在媒体中看到学生因为 家长 老师的一句话“不中听”的话而做出极端的事情。暂且不论谁对谁错。孩子们没有一点点承受挫折的能力,这是否应该归结到我们的教育方法上来呢?在赞美声中长大的孩子,就像那美丽的夹竹桃,他们终究不会收获丰硕的果实。良药苦品,忠言逆耳。困此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尝尝挫折的味道,不要一味地“帮、扶、夸”。  

达芬奇曾说过“困难压不倒我,坚韧的毅力足可战胜一切。”人在遇到挫折时,自信显得更为重要。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会有收获。孩子只有接受了成长中的挫折,才会不再惧怕艰难险阻,拥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因而,挫折与失败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第九天——收获在中秋  

中秋节是一个思念的节日,今年的中秋节思念着却也收获着。因为,2010的这个中秋节比较特别。  

收获一:专家引领 提高理论修养。  

工作中的许多问题,没有理论引导,我们的教学工作总没有高度,杂乱无章。专家的引领就像一块块砖垒成的楼梯,让我一台阶一台阶地走上了理论的殿堂,把许多问题都打了包,码得整整齐齐。  

收获二:观摩名校 明亮模糊双眼。  

吉林第一实验小学的观摩,让我看到了活动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让我看到了一个不见学生就没有了根的教师灵魂;东大附小的观摩,让我知道了平常的工作就是研究,研究并不神秘;省第二实验学校的观摩让我明白学生的潜能要在爱的抚摩下开发,让我感觉到坚持精神开出的美丽花朵。  

收获三:案例讨论 激发教育潜能。  

案例分析讨论交流上,让我的思想和同行进行了友好的碰撞和对接。思想的碰撞让我又一次重新认识了自己,发现自己有许多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增强了我的自信,激发了我的教育潜能。  

收获四:坚持感言 改变懒惰行为。  

对每天的课程要写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逼着自己完成作业,我为自己的这种变化而欣慰,国培鞭策着我更好地用研究来实践教书育人。  

短短十天,难忘十天,紧张地学习,丰厚的收获,它将是我生命历程中的一段精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