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来自新北区一所普通的镇级中心小学,但是对于有着百年发展历史的局小,我并不陌生;对于叶老师领衔的“新基础教育”研究,我也不陌生。这都缘于三年前,我原来所在的学校也加入了“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共同体。频繁的校际交流,专家的亲临指导,已让我隐隐地感受到了“新基础教育”研究在局小散发出的生命气息。
因此,在8月1日拿到那个沉甸甸的学习资料袋后的几天时间里,我便呆在家中细细地拜读起来。每读到某段和我情感产生共鸣的文字,我都会快速地作一些标记。一篇篇洋溢着对李校长充满敬仰和感激的文章,一个个教师在苦涩中跋涉,换来了“凤凰涅槃”般新生的感人故事,无不撞击着我这个虽然自愧于对“新基础教育”研究还不深入,但是却无法割舍“新基础教育”情结的人的心灵。
感动之一:教师的文化追求。
“积极进取不安逸,勇于挑战不保守,团结协作不相轻”。多好的一句话啊!反复品味,我读出了局小教师群体的人格魅力。也让我回想起了7月11日第一次和局小的几位老师见面的情形,虽然彼此不熟悉,但我从她们微笑的目光中看到了鼓励和信任。这也增强了我融入新的团队的勇气和信心。
感动之二:教师个体成长的力量。
在所有介绍教师个体的文字材料中,许老师和姜老师的成长故事无疑是最为动人的。之前虽然没有听过她们的课,但多次在不同的情况下学习了她们执教的《九色鹿》和《爱之链》的教学设计。尤其是姜老师以《爱之链》为例,深刻地阐述了前后两次执教这篇课文的四个“不同”的那些文字,让我了一遍又一遍,还是意犹未尽。(即研究心态不同,教学立场不同,思维视角不同,过程推进不同)也许,我多年呆在低中年级教学,对高年级的文本并不熟悉,自己本身的教材解读能力也不是很强;也许,我对于日常化的教学研究还做得不够,体会不到姜老师浸润其中,成功转型后的真切感受。但是给予我的震感是莫大的。
感动之三:李校长的大智慧和大境界。
读到写李校长的文章,除了对他本人充满敬仰之外,我不得不提到带着我原来的团队做研究的周明华校长。周校长和李校长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勇于变革的人。我信赖这所学校。
这次工作调动并不是我主动争取来的。做事不会主动争取是我性格使然,也是我底气不足的见证。但是在接触了“新基础教育”后,自我变革的愿望从来没有消退。尽管我有一些害怕,害怕自己不行;尽管我有一丝留恋,留恋原来的同事相和处了三年的学生。但是,我还是抓住了这并不是我主动争取来的好机会,选择了让自己有更大发展的新平台。既然选择了,我就会坚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