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阶梯教室里,外面是炎炎的夏日,里面的空调带来阵阵凉爽。大家围桌而坐,开始了为时一天的“走进局小”的新教师培训。
这不是我第一次进局小,也不是第一次见到局小的老师们,但是却是我第一次能以“局小老师”的身份走进、了解学校,第一次能以“我们局小”这样的话语与大家进行交流。
从李校长开始发言,到其他老师谈阅读体会,到局小传统精神解读沙龙交流。当老师们在讲的时候,我一边听一边思考:我要学些什么?我还有哪些差距?
一天下来,作为新“局小”人,想到即将开始的工作,我心底首先涌现的是两个字——“挑战”。是的,自己对自己的“挑战”。
李校长先讲了“四点挑战”:学生、家长、局小教师、社会。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学生,这是一开始我没有深入意识到的。局小学生的特殊性,不仅源于家庭背景,更有成长环境、家教方式的特殊。即使在城镇小学中我与形形色色的孩子们打交道,但如局小这样的孩子们还是不多的,这对于我而言也是一种挑战——要研究他们,要严、松有度赢得孩子们的心。
王瑞芳老师在“轻负担,高质量”的故事中说道:“课堂只用30分钟上课,要留10分钟完成作业,学生订正作业若能一次改好久不跑两次”“尽量不留学生补课”。这是向课堂要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一直以来我追求的是40分钟的有效课堂,有时会留学生放学后补习,原先这样的情况我会把问题归于学生不认真听,现在想想源头在我身上。所以,这是对我原有课堂教学能力的挑战。
还有一点,是关于教学艺术性的挑战。在局小传统精神解读沙龙交流中我听到了两个故事,颇有感触。一个是“纸篓子的故事”,作为低年级的孩子,乱扔纸屑是常见现象,而这个老师利用“纸篓也要定时吃饭”这样营造出的童话般的故事,赋予了纸篓生命,也唤起了孩子的帮助欲望,于是乱扔纸屑的现象基本消失了。还有一个“奶牛场的故事”,当孩子们对奶牛场的异味捂起鼻子时,老师的一句貌似玩笑话“不认识你们的奶妈了?”,简单的一句话,背后藏着一种思想教育。教学的艺术性在这两个故事中可以窥见一斑,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沉着的态度和智慧的思考。
即使有那么多“挑战”,但我心情却不那么沉重,因为这一天还带给了我一种特殊感受——“归属感”。王瑞芳老师关于“研讨课”的故事,巢阳老师说的“只要有困难,只要你说出来,总有人来帮助你”,都让我很感动,我开始体会到何为局小老师们的“和善、悦纳、睿智、大气”。
因为有了归属感,挑战不再是压力,而是成长的动力。如李校长所说“只有形神兼备,真正实践相关理念,才是一名局小的教师”,希望我早日能到达这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