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视野>>教师沙龙>>文章内容
《回望》——走过幸福
发布时间:2008-04-0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回望》——走过幸福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王小霞

各位老师,新年好!我今天交流的题目是:回望——走过幸福。好久没有面对这么多人说话了,此刻觉得有点紧张;好久没有见到这么早的太阳,此刻有点犯困。所以讲得不好,还我望各位老师见谅!

初五下午接到了姜老师的电话,当时我正爬在别人家的网上昏天昏地地打着80分。接到电话后,我立刻从网上下来,赶往学校拿这本书,在门口碰见了喻老师。她说:“回去看《回望》啊?”当时我很难为情,因为临时抱佛脚被别人看到了,觉得怪丢脸的。

回家后细细品尝了这本书,一直看到昨天。说实话,里面有些文章比较生硬,难以理解,但仔细读后,我突然发现每篇文章的作者在谈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实践和收获时,都很自豪,很满足,从中我能体会到他们的幸福,当然我也能感受到我的幸福。幸福在哪里呢?用句说书套话,“请听我慢慢道来”。

幸福一

    前阵子在复习考试时,《教育学》书上全是外国人的名字:赫尔巴特、斯宾塞、赞可夫、西德根舍因等等,我这人向来记不住外国人的名字,所以也不好看外国文学和外国电影等。在复习阶段我就觉得特别悲哀和失落,为什么我们中国的教育家就不真正关注教育学,不能有伟大的建树呢?可是《回望》这本书告诉了我,我们的教育家也在对中国的教育进行思考,进行探索。叶澜教授审视了中国教育学发展的世纪问题,并对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断想;吴黛舒博士看到了中国教育学的危机,并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李政涛博士从中国这一特殊的国情考虑了教育研究的多个视角……这本书从第一页开始一直到78页都从宏观上阐述了对中国教育学的关注和理解,当然接下来的几篇文章又更细致,从微观角度阐述了独特见解。所以我感觉到了幸福,相信在若干年后,权威的《教育学》书上会更多地出现中国人的名字。那时候,我们的孩子或孙子等等就不用再为记不住外国人的名字而发愁了!

幸福二

一句话,我们也是研究的主体,所以我幸福!以往我们也曾听过教育专家的报告,也曾看过教育专家的著作,或者也曾和一些专家有过近距离地接触,我们常常感受到“大家”风范,我们景仰他们的渊博学识,在他们面前,我有时会觉得自己很渺小很卑微,有时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去理解和践行他们的理念,为教育作出我的贡献呢?

    可现在,加入“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后,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原来我也可以为教育作出我的一份贡献。新基础的专家们更注重教育实践,李家成博士在这本书里的第134页说“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基础教育,有着实践形态的支撑,是一种实践形态的浓缩。”正因为要实践,就必须有普通教师的加入,在实践中研究教育,普通教师也才能更近距离地得到专家基于实践层次的指导。先提高普通教师的实践能力,然后在这一基础上潜移默化地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水到渠成。相反以往的传统研究模式,先进行理论灌输,生硬枯燥,没有体会,又谈何运用实践呢?

幸福三

我感受到了尊重和平等,所以我幸福!新基础教育关注人的生命成长,就象这本书的第141页鲍道宏博士所说,是一种“彻底的生命关怀”!这种生命关怀不仅体现在对学习主体——学生的关怀上,而且把教师也纳入了这一关怀范围,真切地关注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鲍道宏博士在147页说,在对“教师角色和教师发展”进行探讨之际,就具有清晰地“把教师作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人来看待”。我们这些作为参与新基础研究的教师,应该说能真正体会到这句话所蕴涵的意义。

正是新基础教育,我们不再把自己当作简单的教书匠来看待,也不再把教师职责简单地认为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始追寻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快乐,开始从教育本质角度寻找自己的正确地位,这就是对教师职业的尊重!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简单地讲以上几点,其实这本书还让我体会到很多幸福。在李政涛博士、张向众博士、李伟博士等人对《“新基础教育”论》的评价中,我感受到跟随着叶澜教授是幸福的;在叶澜教授从“冬虫”到“夏草”的展望中,我感受到其实回望我们研究新基础的辛苦,甚至可以说是痛苦的历程,其实也是幸福的……总之,细细地读这本书,我们能体会到每一位作者的幸福,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是一段“走过幸福”的芬芳历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