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4日到11日,我有幸赴上海参加2007年小学科学学科骨干培训者国家级培训班。本次培训班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统筹管理和指导,东南大学负责具体实施,来自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州的35位一线科学教师与教研员参加了本次培训。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韦钰院士,上海市教委副主任、上海市教科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民选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项家祥教授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为我们培训的都是各学科领域的专家教授,由此可见,本次培训活动档次很高,极富挑战性。
在上海的八天,我们每天就像学生一样上午听专家的报告,下午参加互动式研讨,活动结束后撰写听课反思,记录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小组的讨论情况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的问题。紧张、忙碌但很充实。
感受一: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他们满头银发还在为科学教育作贡献。
聆听了4位专家教授的报告,原来其中有3位已经是满头银发了,可他们依然精神饱满,充满激情。他们从学术的角度作了《科学教育与创新型国家建设》、《从心智、脑与教育的关系来研究学习者和学习过程》、《“做中学”内容标准中物质与物理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环境与地球科学领域、设计与技术科学领域主要概念讲解》。专家的讲座给了我们很大的冲击,科学家的理性和对社会的责任心时时的感染着我,生动的大信息量的科学的知识丰富着我,先进的探究式的理念和教学策略的提升着我,对社会的富有哲理的感悟启示着我。韦钰院士曾担任过东南大学校长、教育部副部长,从2001年起着手进行脑与教育的研究工作,并把研究工作与推动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科学教育改革结合起来,与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合作引进了“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在离开教育部的岗位后,她就全身心地投入儿童的早期教育研究和科学教育的改革之中,多次为一线教师培训,并为此建立博客与教师交流,是第一位建博的部长。作为一位部长多令人敬佩呀!她为我们做了两个上午的报告,自始至终站着讲课,激情洋溢,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谈学生的学习、科学教育的规律和策略,从科学家的角色谈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朴实而又意味深长。她多次谈到对儿童发展支持的研究和措施必须要和神经科学结合起来,要把科学研究的成果用于儿童发展的实践。 教育不是消费。教育是投资。对早期儿童发展的投资是最重要,也是回报最大的投资。如果我们希望能具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一个稳定的社会,实施一项优良的早期儿童发展计划是十分关键的,这些话语处处体现出作为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科学是什么?是来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实证性是它的本质特征,所以实事求是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科学精神。在韦部长身上我真正感受到了这一点。在互动环节,有一位学员问:“儿童在幼儿园阶段是否需要识字?”韦部长当时表明了她的观点:从脑发育的特点,识字教学在幼儿园阶段不适合,儿童即使认识很多字,他只是记住了字形,并不了解字义,不是真正意义地识字。在这一阶段,更多地应让儿童动手,接触大自然。不过她一再表明是个人观点。到了第二天,她再次谈到这个问题时,出示了一份资料,这是她当晚上网查阅了国外权威专家的文章,用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来阐述了为什么这样做的理由。还有一个例子,有一次中外专家在北京听了一节做中学的课——把盐放入水中,最后有一个学生问:把大量的盐放入水中,水的体积是增加还是不变?当时有3位中外科学家在场,都回答说:“不知道。”当晚,她们不约而同地在宾馆内做起了实验。这样的一种科学精神令我折服。
感受二:培训的课程设置和灵活的讲授方式,使每个培训者成为培训的主体
这是一次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培训活动。每天上午专家们对各种科学概念深入浅出的讲述使我们对整体框架及基础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下午的互动研讨、头脑风暴、实践活动使我们学会换位思考,懂得从学生的角度去确立探究活动的难易,这是其他培训活动所缺少的。在每天下午,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互动式研讨,有什么是探究式科学教育,不同类型探究活动的对比和分析,学生的概念发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如何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学习,做小车活动。组织者充分调动每位培训者的资源,从问题出发,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积极建构对科学教育本质的深层次认识。我们像学生一样积极思考,合作学习,争着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培训场上经常出现对同一问题的争辩,通过大家的论证,最终形成共识,真是让我们既提升了认识能力,又体验了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本质,同时也感受到各地教师对科学教育的一种激情和热爱。
感受三:对科学教育的再认识
社会情绪能力影响人的一生。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而在“做中学“的内容标准中,又提出在科学教育中进行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培养的内容,这不仅是我国国情的急切需要,也是国际研究的新领域。社会情绪能力包括正确地估计自己,能觉察和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感情;调节自己的情感,能适当地分析事件的起因、找到办法来处理自己的恐惧、焦虑、愤怒和悲伤等情绪;激励自己,能克服自己的自满和迟疑、调动自己的情绪去达到某一目的、能较持久地保持这种动力;能了解别人的情感,对别人的情感和利益具有敏感性,并能理解别人的观点;欣赏不同人对事物不同的认识和感情;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通过调节情绪,提高社会能力和社会技巧。社会情绪能力会影响人的创造力、道德、人际关系、认知、健康、暴力和进攻性、动机和决策,对形成记忆有很大影响。在幼儿园和小学特别要培养儿童的同感和同情心以及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尊。儿童的社会情绪能力只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对儿童来说,科学实验活动就是一种有系统地社会实践活动,在科学教育中教师要目的地培养,这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结论和过程同样重要。以往我们比较重视探究的过程,认为结果并不重要。其实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科学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培养成对科学的情感和态度。过程是重要的;但是对探究得到的想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建构科学的概念,形成对所学事实的观点和思想,这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部分。因此,结论也同样是重要的。而且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建立结构化的概念组。
重视学生已有的想法,要从儿童“所在位置”出发,了解他们理解的困难所在,为他们搭建学习科学的“脚手架”(教师指导儿童学习的方法策略等)——探究活动、有结构的材料(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提问与回答、记录单(通过讨论思考,抽象得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