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有点怪,女孩子们飘飘的裙角刚刚让我们嗅到了夏天的气息,突如其来的寒流一下又关住了这满园的春色。所幸,小小的寒流终究没挡住浓浓的春意,那枝红杏还是肆意展露出她俏丽的容颜。春日那明亮的阳光洒满了出租车的角角落落,我和冯静燕就在这样一个温暖的午后开始了连云港之行,离开熟悉的校园,抛开学生的作业,真有一种“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自在……
连云港——美丽 简约 憋闷
花果山美丽。记得还是在小时侯到过连云港,那时随妈妈一同前往爸爸的部队,只感觉连云港远得就如同在天边一样。没想到现在下午走,晚上就到了,但是整整6个小时的汽车坐得我们浑身不自在,下午时那份激动有点消退了。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整,我们在次日“师陶杯”活动开始之前,偷闲去了花果山。把喧闹的城市甩在身后,登上最高的玉女峰,我们用合影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惊险的飞来石、自得其乐的猴群、热闹的水帘洞,还有那“齐天大圣”的黄幡大旗,好一块洞天福地,好一个世外桃源!
连云港的街道和人简约。马路是那样宽,人和车是那样少,总怕过马路的我都可以毫无顾忌地往前走,与拥挤的常州比起来,这里呼吸的空间都显得那么大。用简约来形容那里的人似乎不够恰当,但是,豪爽的个性让他们少了几分做作和忸怩,多了几分直来直去的坦率,可对我们来说是不合算的,因为晚上逛街时没有买到合适的衣服,他们似乎不喜欢讨价还价,更喜欢一口价。
房间的住宿憋闷。我们走进房间的那一刹那,感觉设施挺好,可是找来找去没找到窗户。于是在接下来的三天中,我们俩简直分不清昼夜,一觉睡过来,还是不知道是黑夜还是白天,总喜欢把头探出窗外试温度的我也不知道该穿什么衣服,冯静燕笑我“温度计失灵了”,房间不通风,只能到大街上去呼吸带着腥味的海风了。如果说住很憋闷,那么,去海边却不能大块朵颐吃海鲜就是郁闷了,看着他们吃得那么津津有味,只能眼睁睁看着的我就发誓再也不去海边了……
师陶杯——隆重 特色 热烈
颁奖仪式隆重。2007年教育科研协进会暨“师陶杯”颁奖仪式在黄海影剧院拉开帷幕,能容纳几千人的影剧院内座无虚席,连云港市委书记,江苏省教科院的专家领导以及承办此次活动的连云港师专一附小的校长都肯定了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作为参与“师陶杯”面最广的常州市的一员,我为我所在的城市有如此高涨的科研热情而自豪,而作为一名获奖者,代替姜老师接过一等奖的奖状时,我感到了一份警醒,看着一等奖获得者喜悦的神情,我能看到他们背后日常化的研究轨迹,这张张奖状,就是研究者研究历程的一个节点,一个中转站,一次新研究的开始……
师专一附的校本课程有特色。花果山下,黄海之滨,1500年前的吴承恩用《西游记》留下了不朽的神话。而今天的师专一附承袭着这个神话,让这里的孩子从小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西游记文化少儿研究院为这里的孩子提供文化的空间,增强了孩子的文化底蕴。一台以“石之灵、神之韵、海之梦”为主题的儿童音乐舞蹈舞出了石头的历史,闹出了猴子的灵性,展示了连云港的未来。海边的孩子带着海的烙印,在一个有历史重文化的城市里成长,他们是幸福的。
研讨活动气氛热烈。此次活动以“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为主题,彭钢所长用“关注教学细节 教学事件”的讲座为此次活动开了一个好头,在他那诙谐的语言以及丰富的教学故事中,我们感受到教学细节对教师发展学生的重要性。走进特级教师的课堂,孙双金老师那如行云流水班的古诗欣赏课把学生领进了诗歌的王国,他对教学资源的敏锐捕捉,对学生发言的适切点评,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意的课堂,特级教师及富个性特色的课让我们拓宽了眼界;聆听孙老师的评课,他对文本的解读,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对学习活动的评价与建议,都显得那样从容自然,却让我们啧啧称赞。我们还走进了“生命教育视域中教学课堂”,获奖老师用他们精彩的论文观点展示了他们对生命教育的诠释,与会老师更是踊跃参与研讨,诉说自己课堂中的尝试与困惑。这也引起了我的不断思考:在我们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我如何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实践生命教育,这是一个更大的课题,我还在尝试寻找切入点。
四天的行程很快结束了,“大风起兮云飞扬”,春天跟我们开了一个大玩笑,我们又顶风冒雨踏上了回家的旅程,与来时不同的是,激动变成了思考,研究带动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