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我和吴小薇老师有幸参加了无锡市南长区侨谊实验小学举办的“让智慧走进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旨在给青年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创造更好的提高业务的机会。整个上午听了三节数学课,尤其是省优秀青年教师张齐华老师执教的《因数和倍数》(上海版教材四年级)给在场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 概念的揭示——变“逻辑演绎”为“活动建构”。
有别于传统教材的《约数和倍数》,他把抽象的概念活动化,让学生自主体验、生成。
二、 边关注细节,边关注互动。
1、 张老师创设了灵动的空间:互动、平等的讨论式学习。如:“谈谈自己的想法。”、“对他的写法想提出点建议吗?”、“有什么补充意见吗?”……
2、 引导式对话,而不是一种告诉。
在不同层面上互动,沟通联系,交流想法,形成意见。如:“看了以后,你想说点什么吗?”、“听听他是怎么找的。”、“有很多人一个也没漏掉,相信他们一定有窍门,一起看看吧!”……老师亲切的话语,积极的鼓励,让课堂成了十分宽松和谐的学习空间,课堂成了有血有肉师生之间心智交往的过程。
三、 反映了一种数学文化,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课的最后,张老师还带着学生探寻生活中的“完美数”,欣赏了古希腊建筑和各式乐器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同时,张老师以他自身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也深深地吸引着在场听课的老师。
2005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