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视野>>理论前沿>>文章内容
浅析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07-03-2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浅析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及其重要作用的研究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大热点。如何认识校园文化的功能,让其充分发挥作用,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那么,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究竟有何重要的作用呢?
  
  一、教育作用
  
  学校是教育机构,也是育人之地,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是其区别于其他组织文化的一大特色。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功能充满了校园空间。
  1、指导作用。校园文化创造了一个陶冶人们心灵的场所,以校风、班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等方式表现出来的一个高度的观念形态就是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形成的,代表学校价值观和包括学校管理者在内的全体师生员工意愿的、反映学校整体目标和方向,具有推动学校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一种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是对学校形象以及学校师生员工个人形象的一种精神倡导。
  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对学校师生员工有着巨大的激励和指导作用。教师呕心沥血、严谨治学,学生勤学苦读、生动活泼,而且秩序井然,活动丰富多彩,构成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可以吸引和团结校内所有成员,把他们凝聚在一起,从而在校园内建立了高度和谐、信任、友好的群体关系,使得人人精神振奋、身心愉快,焕发出无穷的创造精神和力量。
  2、陶冶、规范作用。与其观念体系相适应的优美、整洁、有秩序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又对生活于其中的校园人起着陶冶情操与规范行为的作用。校园环境是潜在课程,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外在条件。它对学生心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内在心理。绿化、美化、净化的校园,使学生感受到校园美;文明有礼、互尊互爱的校园气氛,可使学生在和睦合作关系中感受自我价值和容纳感;在行为有序、活泼有乐的校园中感受到轻松愉快的生活乐趣;在充满科学、艺术的文化气氛中激发求知欲。
  教育功能的指导作用和陶冶规范作用是无形的,又是无所不在的,其影响巨大而深远,在时间上也特别长久,甚至在人的一生中发挥着作用。
  
  二、凝聚作用
  
  1、实现目标统一。校园文化是学校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优秀的校园文化寄托了校园人的理想、希望、要求,满足了成员共同的合理正当需要,使学校群体产生强烈的内聚力量和激励力量。能够激发校园人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个体对群体有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校园文化越发达、愈成熟,群体心理就愈协调、相融和统一,学校对个体的吸引力、凝聚力、激励力就愈大,群体意识就愈强。另一方面,处于社会中的体现凝聚力、激励力的学校形象,通过扩散、传播,还会使外部公众对学校的信念、目标、育人的有效性也产生认同和信心,这样就可以强化学校内部的自信力,从而将个体目标整合为学校总目标。
  2、发挥整体效应。民主的领导方式,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环境,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群体,更好地发挥整体效应;有助于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使每个学校成员可以最大限度地施展其内在潜力和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排除和避免领导之间、教职员工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更好地完成学校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
  
  三、激励作用
  
  激励旨在强化校园人的工作和学习动机,调动校园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校成员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激励为主。它能规范校园人的工作和学习,促使其依据目标自我调节,增强实施目标的使命感、参与感、责任感。
  2、贯彻价值目标。通过校园文化的塑造来引导校园人的行为心理,使学校成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与理想追求,自觉自愿地把组织目标当成自己的目标,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尽量统一起来,使这一融于文化中的学校目标更具影响力、导向力,能够引起学校成员普遍的心理共鸣与行为反应,在实现学校目标的同时,实现其自身的价值目标。
  3、加强情感管理。学校成员中,领导之间、教师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主动坦诚交流情感,把道理寓于“亲近、理解、爱护、敬重、信赖”之中,通过情感桥梁作用,对教师晓之理、动之情、用之能、解之苦、立之志,使校园人产生“士为知己者用”的情感,并奋发工作和学习。
  4、实行民主管理。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形成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风雨同舟,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将组织意图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校园文化为校园人提供了文化享受与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了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学校成员的兴趣、理解与信念在此得以实现和升华。校园文化氛围中的种种诱因激发学校成员产生并维持积极的行为动机。
  
  四、控制作用
  
  校园文化能释放出强大的心理制约力量,使校园人接受必要的约束,使个体行为符合共同准则。校园文化对校园人行为的控制沿着三条途径进行。
  1、氛围控制。学校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人际环境、校风、学风等因素,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等思想品德要素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而,要强化氛围控制的积极作用。
  第一,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自然环境。
  第二,强化校园文化建设,陶冶学生情操,优化学校布局,绿化美化校园,充分发挥学校墙报宣传、橱窗的宣传教育作用,抓好各种形式的活动。
  第三,创设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搞好人际关系,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建立和谐的校园人之间的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倡导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强化学校与社会各界的关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2、制度控制。学校制度是以书面文件形式规定学校内部组织结构和人员的权限、职责、任务等,以约束与引导全校师生员工行为的规范,具有指令性和强制性,将导致学校形成一定的管理秩序,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自觉形成一定的良好品格,建立和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塑造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如果建立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就能使校园人变他律为自律,使日常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3、观念控制。校园文化可在学校群体中培养出与制度约束相协调、相适应的环境氛围。这种环境氛围一旦形成,其包含的理念、道德、舆论、行为准则等精神因素,会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和氛围弥漫于学校之中,渗透到学校成员的一切活动中去。人们时时会感到它的作用和约束力,并以此自觉规范言行,这种软约束较硬约束(成文的规章制度)更为持久、稳固、有效。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的多种作用并不是截然分开,各自孤立地发挥出来,恰恰相反,校园文化是将多种作用有机融合在一起,综合地、多方面地起作用。只要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就能使校园文化的作用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