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视野>>理论前沿>>文章内容
从泥水匠到教育管理者的寻梦之路
发布时间:2006-10-29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寻梦之路

 

 

 

  从英语考试零分的学生到省内英语教育界翘楚,从板车工、泥水匠、铁匠、厨师到南昌外国语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从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英语教师到江西省英语特级教师,27年来,乔南新走过了一条布满荆棘与坎坷、充满激情与挑战的寻梦之路……


  

 

  1974年,乔南新18岁,数理化是他的强项,文科的成绩却是一般,尤其是英语,高一的期中考试他考了零分,期末考试也只有14分。几乎没有人相信他能在外语上有所出息,他自己当时也觉得毫无希望。


  1977年恢复高考。21岁的乔南新,开始向自己最薄弱的环节努力突破。他开始跟那26个字母较劲,以自己特有的倔强,用最原始的学习方式,就着昏黄微弱的烛光,背单词、记语法、抄课文,每晚熬到两三点钟,终于以平均83.4分的高分,考入江西师院南昌分院英语科。


  乔南新用自己独创的卡片法记单词,慢慢积累,细细体会,渐渐悟出了英语学习的窍门:多读、多看、多写,全面接触陌生读物,置身于良好的语言环境里。


  1980年,乔南新毕业,他被分配到南昌六中(后改为南昌一中)任教。这一教,就是27年,他始终平静地固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


  


  学生学习外语,最大的障碍在于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国式的英语教育,往往培养了一批批只能读不能说的学生,被称为“哑巴英语”。如何突破口语限制,使得学生能掌握更实用、更灵活的语言技巧,真正能使用英语,成为当时英语教育的重点研究课题。


  为此,乔南新率先推出“英语角”活动。在校园的绿地上,渐渐开始聚集起一批批学生,互相以英语问候和交流,从最简单的单词到成段成章的文章背诵,英语角逐渐形成规模,成为菁菁校园的一处景观。


  为了让孩子们提高英语学习的读写水平,乔南新大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抛开书本进行阅读,以打破学生打开英语课本似乎什么都知道,合上书本则什么都不会的尴尬局面,让学生接触活生生的语言,通过英语杂志、报刊的阅读,既学习了英语,又通过英语学习了各种知识;反过来,又把枯燥的语言重复练习变成了富有情趣的学习。在使用语言中学习语言,使学习更有成效,更益于接受。


  乔南新的一系列教育改革为他赢得了鹊起的声誉,也为他带来更多机遇。乔南新因此成为南昌市英语教学中心组成员、外语协会常务理事、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1989年,乔南新所带的高三(9)班就要毕业了。在这个学校里,这个班是个“特殊班级”,几乎所有同学都经历过学习上的惨败,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不少学生、家长几乎都要放弃了。只有乔南新坚持着自己“有教无类”的信念,坚持精心培育每一个孩子。


  乔南新不因学生学习有困难就少些对他们的关爱。他不让自己对学生说出一次“留级生”这个词,也从不说任何有害学生自尊、自信的话。为了让孩子们有信心,他说的最多的是:谁笑到最后,谁才笑得最好;摔过跤的人可以走得更稳、更远。


  成绩一直较差的小吴,在班上排名40位以后,家长也没信心了,坚持要孩子辍学参加工作。但孩子是渴望学习的,不愿离校。乔南新得知后,与家长反复商量,又跟小吴交流学习体会,引导他提高学习效率。之后,小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那个无心向学、能力较差的孩子,奋起直追,异常刻苦,后来,他考上了江西大学法学系。


  不仅是小吴,这个班上的所有孩子都被乔南新这种精神所浸润、所鼓舞,那一年的高考,全班54名学生,有43名考上了大学。


  2002年,乔南新调任南昌外国语学校担任副校长,协助校长主管学校的教学工作。


  “重表扬、多鼓励”,“让每一朵生命之花都灿烂”,“鼓励教育、快乐学习”成为南昌外国语学校的主旋律;“优秀加特长”的育人模式;让师生走出国门到海外短期留学;“导生制”等等。乔南新协助王秀英校长,在南昌外国语学校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张扬学生的个性,不断创新和开拓新的教育途径。


  “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乔南新而言,仍在孜孜以求,坚持三尺讲台,放飞育人强国之梦。


  《中国教育报》2006年10月24日第5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