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以“创新北京——自主创新与北京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主题的自然科学界与社会科学界高峰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举办。来自自然科学界与社会科学界的专家学者,分别从教育、发明、创意投资、创新文化、区域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校长沈士团在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要从教育改革抓起》的主题发言中指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并能真正取得完全成功,其重要基点是,必须大力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一代新人。他认为,我国目前的国民科学素养还远远适应不了新世纪的要求,其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教育系统包括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问题。在中小学教育中,学生课程负担越来越重;教学上重应试技巧训练,轻综合素质培养;重知识灌输,轻智能开发;重标准答案,轻多途径探索;老师只喜欢听话、围着老师转的学生,而往往把所谓“调皮捣蛋”们儿时对新鲜事物探究的好奇心当成缺点,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中小学造成的这些问题带到高等教育和研究生培养阶段,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狭窄、写作表达能力差等问题,大大影响了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进程。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重视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首先要从教育抓起,从教育改革抓起。
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自主创新首先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即活跃思想,激励创意,而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密切联盟,造成一个空前未有的自由思想空间,能让有创造性的、能满足人类迫切需要的新构想、新研究思路与新思维方式不断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不断迸发,是我们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保证。
据悉,北京市两界联席会议建立于2003年,本次论坛是其第四次高峰论坛。
《中国教育报》2006年5月30日第3版
“创新北京”高峰论坛呼吁——培养创新人才要从教育抓起
发布时间:2006-06-05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