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1]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鲁兴树[2]
摘要:教师自己的经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学习资源。本文中“自己的经历”指的是教师作为学习者的经历和作为教师的经历。从自己经历中学习主要采用叙事的形式(如写教学札记;写生存忠告备忘录等)进行。
关键词:自己的经历;教师成长;教学反思
学习不仅是指学习教育理论和他人经验,学习也包括从自己的经历(经验)中获得长进。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说的就是从自己经历中学习。对于教师来说,从自己经历中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国外学者贾薇斯认为,“专家从自己的实践(经验)中获得了怎样做的知识和缄默知识” [i]。可见,从自己的教学经历中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途径。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从自我经历中学习;但这种学习大多数是在无意识情况下发生的,可把它归结为隐性学习。隐性学习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可是隐性学习毕竟不是有意识的行为,它带给人的发展毕竟是难以言说的、不甚明显的,其学习效率远不如显性学习。因此,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有必要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提到显意识层面,开展有意识的学习活动。
本文中“自己的经历”主要指教师作为学习者的经历和作为教师的经历。
一、从自己作为学习者的经历中学习
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对他教学行为最有意义和最根深蒂固的影响是源自于我们作为学习者所获得的教学形象、模式和概念”[ii]。也就是说,对于教师而言,学生时代的经历和感受对他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重要的影响。虽然“作为学习者的经历是非理性的、情感性水平的感觉,(但)它比理性思维给人的感觉更加深刻。从这些深刻的经历中我们获得了关于教学洞察力和意义,可能对我们的影响更为深远和持久。”[iii]教师通过对自己过去老师的爱、恨、念、怨的事件与情感的回想,能挖掘出自己心灵中曾经有的,但日渐被世俗和时日尘封的真知真情,从而更好地理解当前的学生,更加靠近求真的教育。
从“作为学习者经历”中学习主要采用交谈或撰写教育故事的形式来进行。
笔者在参加某校教学反思课题组开展的一次“谈我过去的老师” (包括教学成功的老师和教学不成功的老师)的活动中,听到一位生物教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个暑假,常州市举行中学理科实验教师培训。
在这次培训活动中,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位英国教师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要从几件事件说起。
事件一:这位教师一走进教室,就把光学投影仪从讲台上挪到凳子上。问其原因,答曰:光学投影仪放在桌子上会挡住几位同学的视线。其他教师都没有这样做。
事件二:中国的学生一般不大喜欢坐在前排,前面几排没有人坐。其他教师上课时,只会提出口头邀请:请后排的同学到前排就座。然而,这种邀请收效甚微。而这位教师,不声不响地跑到后排,恭恭敬敬地请后排的教师站起来,然后亲自把学生的凳子搬到前排,这一“搬”,学员们都不好意思,一个个自觉地跑到前排来了。
事件三:在讲到心脏跳动的频率时,为了说明运动后心率加快这个道理,这位教师突然趴在地上做起俯卧撑来,全然不顾自己的“绅士风度”。
事件四:做解剖实验需要一种叫蝈蝈的昆虫。起初,这位教师要求实验员去市场买,可是实验员没有买到。然后要求学员们去抓,可是,等到上解剖实验课的那天上午,没有一个学员带蝈蝈来,而下午就要用这个材料。出人意料的是,当同学们下午来上课时,竟然发现实验桌上有许多蝈蝈。后来才知道,这些蝈蝈是这位教师在学校操场上抓来的。让人感动的是,为了抓这些蝈蝈他根本就没有吃中饭。
在叙述和倾听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在场的人无不被这位教师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如果说,倾听者在这次活动中受益匪浅,那么对于叙述者来说,那些本来只是在记忆中,只是在潜意识中的事件,叙述时,再一次激活到显意识层面。这种激活是一次反思,“反思的概念与叙述的概念较为密切。当人们叙述他们生活中的事件时,也反过来把自己放在听者的位置加以考虑”[iv]。因此,这种叙述对于叙述者来说更具有意义。
类似这样的叙述有时能挑战我们一直认可的假定。以下是一个教师写的教育故事。
……
在高中,第一个和我打交道的老师就是我的班主任。她是教英语的,我很怕她,不过,庆幸的是不止我一个人怕她,我们班的男生几乎都怕她。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高一上学期的时候,我曾和一些同学帮着另一个同学向老师撒谎,在那时我们觉得那就是什么哥们义气,结果给老师在工作上带来了很多不便,后来我又主动去承认错误,她很严厉的批评了我,还给我讲了很多道理,当我知道我们都被那个同学骗了的时候我突然胃疼,这时老师又嘱咐同学赶快带我去休息,或许在她看来,她这样做不算什么,但是在我的心里,就在那一刻,她的位置好高好高,前一刻还在办公室里被她批评,这一刻却躺在了卫生室的床上。我躺在那儿,眼泪顺着眼角流了出来,在一旁的同学忙问我:“很疼么?”我没有做声。她又说:“又不是你怂恿大家去撒谎的,为什么你要去承认错误?”我只是摇了摇头,笑了笑,她又怎么会知道我当时心里的想法呢?现在,我才知道当时老师对我的批评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不是她我可能以后还会说谎,可能会说更大的谎。
……
我记得听同学说过,咱们的老师不用发火,对你笑一笑你心里就会发毛。她说的虽然有些夸张,但我们的老师确实有相当于这样的威力。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心里开始尊敬这位老师,不仅仅是尊敬,更多的是佩服,佩服他为人处世的方法与原则。那次,我们几个同学在办公室里帮老师整理成绩单,其他很多老师都在谈论别人的事情,都是那些东家长西家短的事儿,我注意到我的老师没有参与其中,她只是在默默的批改她的卷子。当时我在想,如果高中这三年她都是我的班主任,那该有多好呀!
我们一般以为,学生都会不喜欢不苟言笑、比较严厉的教师;教师应该多表扬,少批评。而上文告诉我们,这种情况也有例外。毕竟,教育的情境是复杂的。“真理标准要依赖于语境”[v],所谓“教育的真理”更是如此。
二、从自己作为教师的经历中学习
从自己作为教师的经历中学习是指,回忆自己在从教过程中所发生的事件和当时的感受,并把这些事件返回到原有的情境中,进行思考。思考当时所想、所行的合理性,以及当时发生的事对自己今后的影响。这种回忆和思考是对自我教育教学生涯的剖析,而“未经剖析的人生是不值得去生活的”(苏格拉底语)。只有经常剖析自己的教学生涯,才能揭示自己常用的教学方法、自己教学成功的诀窍和失败的原因;才能揭示影响自己成长的重要事件和重要经验;才能揭示自己从事教育教学生活的意义。
从自己作为教师的经历中学习可采用写教学日志和写生存忠告备忘录等形式进行。
撰写教学札记是指记录每节课或每周教学中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这种记录不只是事件的罗列,在选择和记录这些事件时,包含着对事件意义的思考,包含着对自己教学实践的洞察和自己教学价值观的澄清。这些记录又为教师今后进行教学反思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写每节课反思札记时,可以记录:在这节课里,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效果?哪些精彩片段值得仔细地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等等。写一周札记时,可这样思考:在这一周里,什么样的情形下,感到与学生关系最密切?什么时候和情景下感到最焦虑或沮丧?我在教学中做的所有事情中,如果给我重试的机会哪些我将会做得更好?我感到最自豪的教学活动是什么?为什么?等等。一位教师在教学札记中这样写到:
11月17日。今天上《夹竹桃》一课。夹竹桃是我国常见的观赏植物。令我完全没有预计到的是学生中竟然没有几个人见过夹竹桃,他们只能凭书上的两句话和一幅图来猜测夹竹桃是什么样的。但书上的图画的并不够真切,与我所见的不尽相同,而那句话的介绍——“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血与火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的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雪上有火。”可以说完全是作者的想象,并不是对夹竹桃外形的准确介绍。学生读后稀里糊涂,摸不清头脑。我想,如果学生是在凭自己的想象学习这篇课文,那是多么失败啊;如果我能够事先备好夹竹桃树枝让他们看看,那该多好啊。我深深的自责,自己在课前没有充分估计学生的现有经验,没有去了解学生。今天的憾事将不再重演!
在这篇札记中,这位教师虽然只是记录了一节课中的“教学憾事”;但长期这样做,始终对自己的专业行为处于一种警醒的状态,有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行为。
在写反思札记的基础上,可撰写案例分析、教育故事、教育随笔等。这种撰写是对反思札记内容的梳理、概括和提升。
撰写生存忠告备忘录是指教师想象自己将要离开当前的工作岗位,把自己在工作中最好的教学经验或最深刻的教学感悟作为生存忠告写下来留给他们的下任老师。以下是一位教师写的一篇“生存忠告”:
想起这么多年的教师生涯,我心存感激,因为它让我拥有了那么多的快乐与幸福。但有一件事,却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成为我教师生涯的一件无法挽回的憾事。
参加工作不久,我在一所乡村小学任教六年级语文兼班主任。面临毕业,许多学生都十分紧张,唯独学生俊(化名)依旧“我行我素”——很少交家庭作业,课堂作业也必须在老师们的监督下才勉强完成。到了临近毕业的最后两个月,他更是变本加厉了,不仅什么作业也不做,上课还老打瞌睡,平时一谈到学习便一脸的无精打采。年轻的我觉得已是忍无可忍,可面对老师的批评,父母的责备,同学的鄙夷,他反倒显得很无所谓。正当我们家校双方都觉得他已无可救药之时,一个如同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传来了:俊被查出患了淋巴癌,并且早已扩散……两个月不到,他便走了。我清楚地记得他在病床上对我说的话:“李老师,等我好了,我要把以前的作业全都补给你!这样你就不会生气了吧!”不知用什么词语形容我当时的心情,一幕一幕的镜头在我的头脑中闪现。原来他的懒散、他的疲倦、他的无所谓,均是源自于那折磨人的疾病啊!每次问他催作业、嫌他拖后腿、怪他不争气的时候,我何曾想到过问上一句:“你是不是觉得累?”“你的身体怎么样?”哪怕是一句啊!
俊的故事使我终身遗憾,它让我从此重新审视起我的职业。教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之师,还应是“关爱、体贴、理解”之师啊!如果我们面对再懒惰、再调皮、再烦心的学生,也能蹲下来轻轻问他一句:“你有困难吗?你觉得累吗?如果需要帮助,你跟老师说。”那还愁不能坦然面对家长们那企盼的目光吗?还愁不能开启孩子们那无暇的心灵吗?
这位教师回忆的是她教学生涯中最难忘的事。这样的事件可称之为“关键事件”。“关键事件”(critical incidents)和对“关键事件”的反思对教师发展具有重大影响。[vi]有意识地回忆、反思这些令自己难忘的事,有助于改变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
从自己经历中学习是一种反思性学习。反思是在挑自己的“刺”,是跟自己“过不去”,是主动澄清和质疑自己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信念;反思是一种探究过程,“实践的反思把经验与理论的或哲学的探究结合起来了”[vii],而这种探究是没有终结的,反思者坚信:教学只要更好,没有最好。因此,从自己经历中学习,不是一个纯理性的思维活动过程,它需要教师具有豁达的胸怀和质疑精神,具有不断追求专业发展的进取心和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高度负责的责任心,还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从自己经历中学习是一种自我反思性学习。教学反思既是个体行为又是群体行为,它需要借助于同伴和专家的帮助,以克服“纯粹自我反思往往会陷入自己意图框架和视野中而难以发现问题实质”的缺陷。但是,自我反思毕竟是最便利的一种教学反思形式。因为私下思考自己所做的事情,要比让我们自己接受别人的审查容易。
强调教师要从自己经历中学习,并非否认学习他人理论和他人经验的重要性;但教师发展更多的是“自造”(self-made),而不是“被造”(be made),教师的发展不可能完全仰仗“正规”的理论学习。自己的经历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一种珍贵的学习资源。
[1]该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行动研究”阶段研究成果。批准号为【滚】B/2003/02/23
[2]〔作者简介〕鲁兴树(1964—),男,安徽芜湖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96级教育学硕士,常州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员,主要研究方向:学校教育科研方法、教师专业成长、课堂教学。
[i] P. Jarviss(1997). Learning Practical Knowledge,in:Lesley-Kydd,et al(ed.)Pre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Educational management. Open University Press.
[ii] 【美】布鲁克菲尔德.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61.
[iii] 【美】布鲁克菲尔德.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39.
[iv] UBERT J.M.HERMSNS,The person as a motivated storyteller: Valuation theory and Self – confrontation method ,http://www.socsci. kun. nl/ ~hermans/Polyphony. Html,2002
[v] 郭贵春.后现代主义哲学【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