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候选人名单(下)
(按姓氏笔画排序)
19 林秀贞:一个乡村老太可以有多高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村民
村小学校舍漏雨,她马上送去2000元,看到桌子破旧,又拿3000元换了新课桌;村头的排水沟坏了,她拿出3000元修好;村里街道不平,她拿出1.5万元修成了水泥路,还安上了路灯;她资助的14名考取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学生,已有12人完成学业。
她主动让她的同学———当时的乡中学校长李保义向她提供贫困学生的名单,虽然要帮助他们,但又叮嘱李保义不要说出去。她说:“不要让被资助的学生知道,不要让他们产生自卑感。我不想让他们背着包袱上学,也不必产生报恩思想。我帮他们就是为了能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就是林秀贞,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一个乡村人的道德所能达到的至高境界。
作为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的一名普通党员,30多年来,她帮助29名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困难群众走出困境,圆了他们的“家庭梦”、“求学梦”、“养老梦”、“就业梦”。她先后被授予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日前,她又被授予2006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中国十大杰出母亲”等荣誉称号。
20 陆永康:跪着的身躯扛起山乡希望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民族学校教师
“如果你问我有什么可图,我要说的就是我图的是家乡的娃娃都能读书有知识,我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好老师。”这句话本身并不具有特别动人的力量,具有特别动人力量的是说这话的人———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民族学校残疾教师陆永康。
陆永康出生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乡孔荣村。出生才9个月,他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到了学步的年龄,他只能用双膝跪地,在地上前后挪动。20岁那年,陆永康成为一名民办教师,“跪”到了讲台上。这一“跪”,就是36年。别人走1小时的路,他要“跪行”4个多小时,但陆永康就是这样跪遍了孔荣小学周边的自然村寨。他所教的毕业班42人中有22人考取了初中,这在孔荣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他比常人矮了许多,一双特制的大木鞋,把他膝盖以下的双腿紧紧裹住,这双用木板、篮球皮、铁丝、钢钉做成的木鞋没有鞋帮,却有2公斤多重。陆永康就是这样一位五十多岁的硬汉子,有着大山般坚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同一件事,为使山村孩子脱盲,为了孩子明天的希望,跪行于大山之中,校园内、课堂上,他拖着残疾的身子与命运抗争,与天地抗衡。
21 郑丹娜:“悄悄话”走进学生心灵
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8年时间,360万字的“悄悄话”,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语文教师郑丹娜,用她略显孱弱的臂膀,坚定而顽强地架设起与学生之间心与心沟通的桥梁。
出于语文教师的职业习惯,8年前,郑丹娜在自己所带的班级里开展了“我手写我口”练笔活动。渐渐地,练笔的内容越来越宽泛,小小的练笔本成了学生向她倾诉内心话语的港湾,师生间的“悄悄话”也超越了练笔的初衷,成为一座心桥。有的“悄悄话”写在品德迷失处,有的写在心灵阴郁时,有的写在质疑问难处,有的写在喜讯进步时,360万字的内容不可一一铭记,但那颗感动和成长的心时刻激励着郑丹娜继续前行。
郑丹娜称自己的学生为“孩子”,她也像一个母亲一样呵护着每一颗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小小的“悄悄话”本是她和学生共同的珍爱,用平视的视角、放低的姿态和学生进行内心交流,让郑丹娜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教育和情绪管理上找到了一条捷径,有时候甚至不顾担上“多管闲事”名声,因为在她心里,学生的健康成长比什么都重要。2006年教师节期间,郑丹娜被评为北京市十佳班主任,也让她对自己最初的选择有了更多的信心。
22 胡铃心:勇敢的心向蓝天飞翔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05级硕士研究生
路不是一步走出来的,今天所站立的地方,胡铃心走了许多年。
从中学时期的“21世纪空天飞机展望”设计开始,胡铃心有许多才华横溢的设计,比如“微小型可控扑翼飞行器”,比如“多面手太空线缆系统”等。“飞豹”歼击轰炸机总设计师陈一坚院士、“神舟五号飞船”副总设计师郑松辉先生、著名航空专家屠基达院士、我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对胡铃心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才华十分欣赏。
沿着童年的梦想一步步走来,胡铃心正逼近他的蓝天。
与此同时,胡铃心也成为青年的楷模和媒体的焦点。2005年12月,作为全国先进典型和时代先锋,他接受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11家中央新闻媒体的集中采访。在闪光灯背后,他有着更耀眼的光环:“飞向未来———国际太空探索创新竞赛”亚洲赛区第一名、首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全国三好学生、江苏省十佳青年学生、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等等。
23 祝香云:用生命谱就的辉煌绝唱
浙江省绍兴县平水镇中心小学教师
“祝香云的一生尽管短暂,可她却用宝贵的生命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践行了一位人民教师敬业爱生、服务奉献的崇高品德。”悼词中这样说。
2006年5月27日中午,浙江省绍兴县平水镇中心小学放学,一辆东风大货车满载着货物由南向北疾驰而来,这时护送学生的行政值日教师陈晔华发现车子没有慢下来,就不断地挥动手中的小黄旗,大声叫喊,向货车司机示意。但车子仍然没有减速,还剐走了陈老师手中的小黄旗,并冲向反向车道的人行横道。
此时正在护送学生过马路的带班教师祝香云看到情况危急,奋不顾身地将在其前面行走的学生张玉成用力推开。
货车撞倒一名推着自行车接送学生的家长后,又撞向祝香云,车子的前后轮分别从两人身上碾过。祝香云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被抢救出来的学生张玉成回忆说:“一起被推开的还有我们班上的郦玉芳、沈晶晶和另外一个四年级的同学。”
祝香云的事迹感动了绍兴,上千市民陆续到她家中吊唁。绍兴本地的许多网站上,网民自发开辟了吊唁专题。一位网友说:“祝老师,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愿老师一路走好!”
24 俞敏洪:用自己的方式“冲锋”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1993年冬天,一个人拎着糨糊桶在寒冷的夜晚贴小广告;2006年9月7日,他把“小广告”贴到了纽约证券交易所。
他把糨糊桶拎成了“金桶”,这个点石成金的“魔术师”就是俞敏洪,一个身材瘦削,身上有浓浓的书生气质而不是领导气质的“留学教父”。
那个当年从小广告起步的公司现在叫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它已占据北京80%、全国50%的出国培训市场,年培训学生超过15万人次,是中国最大的私立教育服务机构。
随着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今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成功上市,俞敏洪的财富开始为世人所瞩目。在10月11日公布的“观澜湖2006胡润百富榜”上,现年44岁的俞敏洪以20亿元的财富排名第152位,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教师”。新东方的上市,也使一批公司员工成为“富翁教师”。
这对习惯教师是清贫的人来说,冲击是巨大的,但对俞敏洪来说这一切并不重要。这个名字在哈佛和耶鲁的号召力几乎超过了中国任何一位大学校长的“书生”,用自己的方式冲锋在教育领域。他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俞敏洪说:“我的理想是做世界性的教育,只有把东西方最优秀的东西结合起来,才能办成最好的教育。”
25 施永辉:“80后”科学新秀贡献祖国
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
“中国是一个棉花种植大国,但却不是一个棉花种植强国……这导致我国棉花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偏低,而且还需要进口大量的高级棉。如果提高棉花纤维的品质,不仅能为国家节约大量外汇,更能提高中国棉花的国际价格,直接惠及棉农。”
豪情满怀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2级博士研究生施永辉所带领的小组今年3月在国际一流生命科学杂志《植物细胞学》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棉纤维细胞的论文,网络点击率高居首位,成为该杂志有史以来网络点击率最高的50篇论文之一。
这篇论文是“973”项目———“棉纤维细胞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下面一个课题的研究成果,2003年年底,年仅23岁的施永辉被导师“长江学者”朱玉贤任命为该课题小组的负责人,启动国内最大规模的棉花生物芯片研究。那时,他认识到这个课题对于国家和民族意义重大。他也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一次,施永辉需要使用一种分析芯片实验数据的生物信息软件。这个软件相当专业,只有计算机系高年级的博士才会偶尔用到。整整3天时间,施永辉只吃了两顿饭,睡了不到10个小时,其余时间都是对着电脑不停地调试,再调试,对比结果,最后得出了高质量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