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0日,常州市“新基础教育”三年级语篇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在局小教育集团中山校区的电教馆顺利召开。本次活动迎来了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英语学科卜玉华教授、庞庆举教授以及淮安和常州“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的数百名骨干教师们。
巧妙重构 灵动开放
本次活动以局小杨丽华老师的课堂教学拉开帷幕。杨丽华老师执教了新教材三年级下册Unit6 What time is it?的第一课时。她以“Liu Tao’s Day”为主题,对于原教材内容进行整体重构。保留了教材内容的主干部分语言,充分利用原图片信息,对原有的文本加上了合理的想象,进行了合理的调整,注入了更多的语量,使文本更有创造性、交际性和整体性。通过文本重构,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培养了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文本重构教学,对于杨老师、对于局小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局小再一次开启了一个新的方向。杨老师的课,结构清晰,灵动开放,趣味盎然,让学生们在听、说、读、唱、演的过程中轻松学习英语,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师生的表现赢得了听课老师与专家的一致好评。卜玉华教授认为杨老师的课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期待,课堂扎实有效。而文本重构的教学设计必将成为一种新的方向,同时她也充分肯定了局小英语团队在“新基础教育”研究中所取得的成绩以及营造的良好的研究氛围,充分体现了“新基础教育”研究合作校的表率作用。
专家引领 学习成长
第二个板块卜教授为大家做了《语篇重构,整体生成》的专题讲座。首先她介绍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三个走向”:走向整体、走向生成、走向公平。接着她着重从语篇重构的角度介绍了文本的种类,语篇重构的依据以及重构的基本要求。为了让大家进一步清晰,她还讲述了语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差异。“新基础教育”强调“系统生成论”的教学思想,教学要体现语篇内容结构的“块状生成”,要体现“教结构” 、“用结构”的过程,英语教学应关注学生多方面、多维度的发展。卜教授结合杨丽华老师的课,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分析,给在场的老师们提供了教学大方向的指引,增强了老师们不断探索和尝试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兴趣与热情。
交流碰撞 共生共长
下午,常州市“新基础教育” 兼职研究员、列席研究员以及共同体各校的第一责任人继续集聚中山电教馆,对各校生态区推进研究以来的工作作总结汇报。从各校的汇报中可喜地发现有的第二、第三批联系学校团队文化已经逐步实现;有的教研组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教研机制;有的教研组已经形成自己本学科的领头人。当然,大家也坦诚交流了自己的困惑以及不足,并对后期发展做了简单的规划。接下来兼职研究员杨丽华老师和朱明亚老师为各所学校后期发展提出了她们的建议。最后卜老师肯定了各所学校前期所付出的努力与汗水,并明确指出大家一定要有突破意识,明晰各自队伍的生长点在哪里,加速培养骨干教师,并必须形成自己教学研究的机制,从而实现成事与成人。
这一天,所有与会教师经历了一场丰盛的精神盛宴,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团队建设,大家都再一次走向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始终在路上,而且始终走在不断创新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