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些都是英语组教师不断钻研和探讨的永恒话题。前期,教研组主要研究的是“A部分语篇教学”,教师们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模式---先词汇,后语篇。根据学生语言学习的特点,基于每单元的话题情境,从A部分语篇着手教学。起初,教师们都很担心,生词,生句,新的语篇,学生一节课如何能消化。在一年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们的担心慢慢得以释怀,把新词,新句放在语言情境中学习,使得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英语的思辨能力都得到了锻炼。那么回归到BC板块的词汇句型课,又该如何设计呢?今天,六年级的陈静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一节高效的基于语境、语篇的词汇句型课。
陈老师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Mary要到常州参加花博会,了解常州四季信息的大情境。同时结合了书上D板块的小语篇,进行了文本再构和话题重组。整个教学给我们呈现了三个清晰的板块且层层递进、螺旋上升。首先,在大情境下引入主题,通过教师重组的一段对话,从三个维度weather, clothes, activity来了解autumn in Changzhou.。随后,教师放手让学生分小组讨论the other seasons in Changzhou,教师利用学生之间的信息差来教学,还进行了适度地拓展和提升。最后,通过听力练习来了解seasons in Guangzhou,同时对比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
课后,老师们高度肯定了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陈老师有强烈的学生立场,充分体现了教学的趣味性,思维性和指导性。歌曲,游戏,猜谜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归类学习单词,探索构词规律开启了学生的智慧;听前猜测,听中缩记渗透了学习策略;敢于反驳,鼓励表达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的品质;适度拓展,分层掌握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如何创设情境开展词汇、句型教学,老师们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
本次专题研讨还只是序曲,接下来教师们仍将围绕文本再构、基于语境语篇的词汇句型课作深入研究,当然在减负增效的研究道路上,教师们还将不断探索与创新。在短暂的40分钟内,浓缩教师的每一句话,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把话语权留给学生,把更多的学习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乐学,善思,大胆表达,收获英语学习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