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xjmj 国际理解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15-3-12 | |
2014年秋学期起,局小教育集团以“深化课程改革 提升学生素养”为核心,创造性地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学校整体课程变革。从学校生活的时空节律变化到课程内容的横、纵向拓展构建,原创性的“单元课程”,在关注学生当下的学习生活体验及未来终身发展能力的培养下,为局小师生创生出丰富、多元的教育新生活。2015年1月27日,局小教育集团期末“发现课程”拉开帷幕,这一周局小的孩子会做什么呢?答案是“玩”。
“玩”的预想 期末“单元发现”课程从实施特点上看,就是单元主题性的嘉年华活动。实施时间是在每个学期末的最后一周。学校通过各学科国家课程的重组、二次开发等,“节省”下完整的五天的时间,在这五天中,每个年级都有体验、发现性的主题,课程内容上引入高大上主题,分三个单元维度展开。一、二年级“艺术与社会”,三、四年级“语言与文学”,五、六年级“数学与科技”。正如集团李伟平校长所言:“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长之路上的不同体验,学校教育就是要突破学科,突破知识时空与维度。学校搭平台,教师作指导,学生自主玩,让每个孩子在玩中体验、玩中感悟、玩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特长,从而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养。” “玩”些什么? 五天的单元嘉年华活动,不是学科知识内容的补充与拓展,而是超越学科与年级的单元发现活动。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学者所言:“任何知识都可以通过结构转化,教给每个层次的人。”因此这五天活动中,没有知识内容上的刚性要求,没有目标达成的刚性要求,有的只是参与、体验上的自主活动发现,让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在团队合作中,在与教师的共同研究中,带着辩证的观点进行体验、实践、操作、探究,从而获得情感、态度方面的提升,同时对当下最新、最前沿的学科进行分析与自我发现,变革学习方式,提升综合能力。如二年级童话剧的创编,四年级传统曲艺——相声的排演,六年级新能源、新材料与未来汽车的探究过程,将音乐、美术等艺术元素,文学、生活常识等社会科学,科技、天文学、信息学等自然学科融入到表演、创作、访问、探索活动之中,使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玩”出兴趣,“玩”出品味、“玩”出特色。 怎样“玩”? “单元发现”课程的定位决定了“玩”的品质,主题体验性的研究性学习,不是为了掌握知识而“玩”,不是为了深入学科而“玩”,而是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自我思考、自我策划、自我发现。因此活动本身就规划了每个孩子将作为一名发现者、体验者、探索者参与到自我活动之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生的知识,而是与孩子们共同去研究,教师或许不是这个专业上的精英,但可以作引导学生研究的合作者,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教师自身的教育素养。淡化专业性,使得教师可以真正作为一名参与者、合作者投入到发现活动,实现超越学科界限的主动探索。如二年级童话剧排演,教师与孩子们共同听童话故事,改编童话故事,分角色设计,排演,试演,展演。在这过程中,孩子们与教师共同配音乐、设计服装、场景布置、排演舞蹈、分析角色、分享表演,二年级的孩子将在“演”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在“玩”了解话剧一般编演过程,学会欣赏。又如五年级的“未来住房”主题,学生将与教师共同研究当下最新的住房设计、最新的住房建筑材料与功能,通过资料收集、主题分享、畅想创意设计、实地考察等活动,感悟新型住房的设计理念,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或许“未来设计师”就会在这其中产生。 期末一周的“单元发现”课程,局小孩子们将不再面对语、数、英课本,而是面对更为鲜活的实际生活。他们将在兴趣与研究的指引下,提出个人的见解,尝试自主活动,分享个人思维,而这些均无对与错之分,只有经历、体验,教师将不断鼓励孩子们“天马行空”的“异想天开”,让孩子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发现与体验,产生不同的自我理解,进而获得基于自身的综合素养提升。 |
|
国际理解录入:jxjmj 责任编辑:jxjm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