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澜教授曾说:没有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就不可能有新的教育世界。教师只有将创造融入自己的教育生命实践,才能体验这一职业内在的尊严与欢乐。为进一步总结提炼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的成果,挖掘日常教育行为中的闪光点与创新点,1月16日下午,华润“我的教育教学新创造”语文教研组交流评展活动在六楼会议室举行,全体语文教师出席活动。
一年级组的谢可欣老师由学生工作开展的方向入手,回顾了入职一年以来从关注个别学生转向关注全体学生,从借鉴他人理论、观点转向在实践中具体研究本班级学生,从相对单一的研究视角转换到综合性的研究视角。在张静老师眼中,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思想,是中华文化中最精华、最优秀、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要将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从孩子抓起,循序渐进的领悟国学经典知识的深刻内涵,最后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水平。
二年级组以部编版教材的实施为契机,顾妍萍老师结合实践,谈了阅读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的几点策略:借助图画 “读一读”,实践运用“练一练”,提取信息“找一找”,简单推断“想一想”。陆心怡老师则以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为例谈语文要素的落实——紧扣课后习题,聚焦语文要素。
基于三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陶红叶老师在班级内部开展“聪明行动”。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倾听、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最后形成新认知。在班集体建设中鼓励学生主动发展,做一位“聪明”的三年级小学生。
四年级的谢璐老师聚焦语文中年段阅读教学,立足于新基础教育,关注学生核心素养,融通课内外、构建新型的阅读结构。陈伟伟老师统观全局,结合备课组工作深入浅出得交流,结合一学期以来的常规性工作安排计划,真正彰显了以人为本、不忘初心的理念。
五年级组以包丽佳老师为代表,畅谈阅读片段教学实践心得交流:从小处着手,精选篇章中的片段进行语言结构、遣词造句和内容意境的感悟和体验。教学实践中,从课内、课外灵活选材,遵循自主性、鼓励性等原则,运用朗读、复述、摘抄等多种形式内化片段结构和语言。
六年级的贡俐老师交流了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她通过实际的故事分享,向大家展示了只有仔细观察孩子,发现其问题的根源,因材施教。并且过程中要充满耐心,与家长及时沟通,家校合力,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往正向发展。
最后,由戚秋月主任进行了总结,她说,这次展评被老师们深深感动着:个个都富有智慧、爱心和责任感,而且都充满了满满的活力,教育创新覆盖各个年龄层,实现了全员参与。老师们关注新教材,运用新方法,发现了新途径,创造了新成果,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努力创造着自己的教育新生活!
华润语文的老师们都在努力扎实日常研究,建立创新意识,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教育行为把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传递给每个学生。这是作为一个教师的教学生命力之所在,教学的灵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