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下午,华润小学的全体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围绕“开放性教学环节的设计”开展了热烈的沙龙式研讨,来自不同年级的老师们分享了自己的真实案例。本次活动分低段和中高段两块进行。
(一)中高段:百花齐放 方法多样
首先,五年级的戚秋月老师以《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案例,介绍了她在课堂上的开放性环节。戚老师注重大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在诗句和画面之间转换,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四人合作、分工讨论大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块状交流。注重組际之间的补充反驳,老师及时进行资源的集聚提升,注重收放有度。
五年级的青年教师贡俐老师则以古诗《所见》为例,交流了自己的开放性环节。贡老师将理解古诗的环节下放给学生,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三个活动要求,由各个小组的组长进行分工交流汇报。在续写环节,贡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表演,进一步开放了课堂。
四年级的青年教师房程老师以三年级下一节课给在座的老师探讨了开放性环节的设计。在了解概括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给出几篇短文小节,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这个开放活动,学生不仅人人参与课堂讨论,阅读理解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四年级的周茜彤老师以《海底世界》为例交流了自己的开放型教学环节的设计。周老师运用了大框架呈现了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明确了小组组长的职责,在分工时不仅考虑到组员的兴趣意愿,还要结合个人的能力。在汇报时,组长还需要进行点评工作。
三年级的陈伟伟老师以三年级的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为例交流了自己课堂上的开放性活动。在理解“形态各异”时,陈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盆栽,从生活中去学习。从而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掌握词语的意思。
(二)低段:结合理论 扎实基础
二年级备课组的曹子倩老师围绕拼音教学案例中介母的引入设计进行了阐述,把小青蛙吃u药片的故事推荐给了大家。此外,她还围绕二年级童话类课文如何展开开放性教学作了具体的分析和预设。徐明娟老师扎根年段特点和典型课文《蚕姑娘》,找出了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板块并加以分析,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实际案例的展示和剖析。
一年级的陈老师和大家分享了拼音四声及拼读教学的小组学习形式。结合“新基础教育”的理念,她针对拼音的四声和拼读教学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开放性设计,力争在课堂单位时间内扩大学生主动活动的空间,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在积极参与学习中获得个人的发展。徐亮老师从新基础理论出发,从“互动生成”式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有向开放、交互反馈、集聚生成”谈起,围绕开放环节中常见的几个问题,结合案例介绍了织网、刨坑、滚雪球、扭转和开渠这五种方法。
在交流和解读的过程中,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开放性教学环节设计的目标和方向,了解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利用所学,相信华润未来的语文课堂,会更多一些开放,更多一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