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倾听孩子的愤怒、理解孩子的沮丧、接纳孩子的痛苦、安抚孩子的失落、尊重孩子的忧伤……带着这些感兴趣的话题,我们迎来了“阳光小筑”心里沙龙公益讲座的第二堂课。
孙老师从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和“费斯汀格法则”二个故事入手,讲述了一个道理: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可见, 90%是我们能掌控的。
从情绪的概念、正性负性情绪的影响,这些理论的层面,介绍了情绪是一个整体的复杂过程,它的构成包括三个层面:在认知层面上的主观体验,在生理层面上的生理唤醒,在表达层面上的外部行为。例举了生活中孩子和家长之间因为情绪的影响导致语言和行为的冲突。家长由于不了解孩子各个成长阶段的特点,所以不能耐心引领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逐渐被“你不如XX”、“你就是没出息”之类的贬低孩子自信的语言所取代,致使孩子们缺乏安全感,不自信,从而衍生出一系列负性情绪症状表现:孩子上课精力不集中,被老师批评,产生厌学情绪,迷恋网吧甚至逃学......
家长如何读懂孩子的情绪,孙老师讲解了科学的方法,当孩子有情绪时要把理解和共鸣放在首位,这样有利于情绪的消退。要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潜在信息(沮丧的愤怒或陷于困境的愤怒。伴随愤怒而来的其他情绪同样不容忽视。最常见的,如狂躁——因面对问题而束手无策所引起,往往导致暴力行为;还有怨恨——源于未满足的报复心理,通常表现为赌气、抗拒或失望情绪夹杂着不公平感。)先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再关注问题的解决。父母要恰当处理:冷静不无措,温柔不迁就,接受不认可。
最后,通过家长的一些案例的分析讨论结束了本次的讲座。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厚厚的书,一天一页,每天都有新变化,需要智慧家长用心“品读”,“走心”的感悟孩子。改变孩子从家长做起,家长成长一小步,孩子进步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