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上午,龙城小学的全体语文老师齐聚多媒体教室,聆听了一年级备课组吕靓雯和王紫瑾两位老师执教的儿童诗《雨点》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儿童诗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可爱的雨点”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位老师的课堂就像诗意的雨点,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课堂展示:焕然一新 生趣盎然
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两节课目标定位较准,扎实有效,层层推进。
活动一:听力训练,想象说话。她让小朋友们开火车复述句子,走入雨点的旅途。活动二:初读课文,亲近儿童诗。通过小朋友们的自由朗读和吕老师的示范读,指导学生朗读好四句诗。活动三:图文结合,理解词语,体验情境。吕老师出示了板贴:池塘图、小溪图、江河图、海洋图;词卡: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通过句式训练:“雨点落进___、___、___和___里。”让小朋友们给这些图片和词语依次排队,并亲手贴在黑板上,小朋友们争先恐后。随即,吕老师又贴出词卡:“睡觉、散步、奔跑、跳跃”,让小朋友们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读,他们更是兴趣盎然。活动四:小组合作识字。每个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交流识字方法,并且在全班汇报或者补充。
一句诗就是一幅画,朗读训练时,王老师先是让同桌配合读课文,一人读诗,一人指到书中相应的图画处,看哪一组找得准,读得好;再是让文字消失了,让小朋友做配音师为画面配音。小朋友们也是饶有兴趣,通过同桌读,男女生赛读,让孩子们一起快乐地和雨点旅行。语言拓展训练时,王老师问孩子们小雨点还会落到哪?会干什么?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学习,相机出示:按顺序先每个人说一两句;然后,选出最精彩的四句,准备交流。最后,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继续写下雨点的旅行,然后和组员们一起,为小诗配上插图,做成一本小书。
课后研讨:各抒己见 精益求精
老师们认真听后,随即对两堂课展开研讨。大家很赞赏两位老师亲切和蔼的教态,鼓励学生乐于发言。课堂上侧重于指导读好儿童诗,尤其是轻声、节奏、停顿;朗读充分,富有感情。激发了学生的童真童趣,读出了诗歌韵味。课堂上通过理解词语来梳理文脉,语言训练形式丰富,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愿望,引导学生感受美。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能力较强,词语拓展很精彩,自主识字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展示了多样的识字方法。
同时,老师们也诚恳地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儿童诗歌的仿句创作上,儿童缺乏写诗的内在力,诗歌创作从哪里来体现。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补充完整文本内容,把诗歌由薄读厚,从而实现诗歌的语言训练点。
最后,李校做了总结:她首先肯定了语文教研活动质量有提升,评课能力有提高。其次感谢一年级备课组的智慧付出,学生在课堂上与同伴和老师很自然地交流,语文课堂有生命活力。如果课堂上老师能更贴近孩子,真正走到孩子中间,倾听他们的声音,再给予点拨,这样效果会更好;仿写训练中,如果能选择一个点,训练扎实,会更有效。
相信龙城小学的青年教师在一次次的日常课堂打磨中一定能破茧成蝶,实现新的生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