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局小教育集团联校教研组的老师们齐聚局前街教育集团中山校区,开展了音乐教学研讨活动,本次围绕“低年级民歌歌唱板块教学过程的有效展开”这一主题进行讨论。本次活动执教的是田碧霞和戴梦两位老师。
田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的歌曲《其多列》,这是一首哈尼族民歌,歌曲情绪欢快活泼。田老师先带领孩子们通过音乐、图片感受了哈尼族的人文风情,随后,田老师优质的声音给学生们做了很好的示范,面对声音和节奏上的小问题,田老师也能沉着冷静,耐心地逐一进行指导。最后还让学生开动小脑筋,利用小乐器来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田老师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第二节课是由戴老师执教的《锣鼓歌》,是一首河南民歌。戴老师将音乐小伙伴——锣、鼓带进课堂展开了本节音乐课,整节课设计精巧、有趣,用声音模仿锣鼓声,用身体表现锣鼓节奏,丰富的内容让学生们全神贯注,课堂里弥漫着浓厚的学习热情。
课后,由单琰老师作为主讲,就“新基础”的相关理论,结合音乐的核心素养展开研讨。一、音乐的核心素养首先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单老师肯定了两位老师的开放式导入,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但就“新基础”来说,第一部分除了开放式的导入以外,还要注意将新旧知识进行衔接、融合,例如:通过复习学习过的民歌来进行导入。“新基础”还强调了音乐课的育人价值,通过音乐教学传承音乐文化,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有解读教材的能力,经过重组、建构来进行音乐教育和传承文化。
二、音乐教育要促进个人的发展
音乐教育促进个人发展就体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新基础”提出,在开放式的导入之后是核心推进,要有层次的推进,教师要能对教材进行分析、预设,田老师的课堂中很好的体现出来了,从师领诵读到学生自主学习,从诵读到模唱歌谱,再到唱词,层层递进,并根据学生的表现慢慢提升要求。其次,教师还要具备一种敏感性,对收集学生资源要敏感,
对学生课堂中呈现的资源加以区分、提炼,将其作为课堂推进的资源。教师只是引导者,要学会“放手”,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去发挥,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求,要结合学生的能力,并
根据课堂情况加以变化,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音乐表现,有层次地提出要求,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民歌教学要站位于民族音乐文化
音乐教育的最终价值是育人,是文化的传承。单老师建议,在《其多列》的教学中,可以多加入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例如哈尼族的舞蹈等等。而《锣鼓歌》中可以结合河南、山西等地的锣鼓音乐和相关文化进行拓展,为后期的学习做铺垫。
音乐教师就是音乐文化的传承者,今天,在中山路小学,老师们展开了热烈的研讨,这是一场新思想的碰撞,“以研促教”,相信通过本次活动,各位老师对音乐教育都会有新的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必定会将音乐文化更好地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