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局小新闻>>文章内容
理性比较,感性运用——记李伟平名师工作室第十三次活动
发布时间:2018-05-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吴燕 李玉

5月15日下午,常州市李伟平名师工作室第13次活动在常州市实验小学双桂校区进行。工作室赵丹和李玉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两堂别样的类文比较阅读课。

赵丹老师整节课由扶到放,带领孩子们在比较中学习反复结构,体会反复结构的妙处。课堂中,赵老师关注和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读、说、演、编的过程中,孩子们的阅读、表达能力都得到提升,走进了反复结构的童话世界。每个教学环节设计既有符合低段孩子特点的趣味性,又兼顾表达、朗读的训练。赵老师课堂驾驭游刃有余,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并适时引导,孩子们学得开心、扎实。

李玉老师匠心独运,选择同为讲述教育家、思想家教育弟子的《孔子游春》《最大的麦穗》两篇六年级课文进行比较阅读教学。她以品读《孔子游春》中水的品质为抓手,让学生在指导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阅读《论语》原文和课文,发现两者表达上的特点,再运用课文表达方式对《论语》中描述水的其它品质的句子进行改写,体现了篇内比较阅读的由扶到放,向读学写。在充分体会了孔子借物讲道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完成表格的方式让学生比较阅读《最大的麦穗》,从而感受两篇文章在讲道理的方式和文本表达特点上的异同。

课后,工作室成员就类文与比较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结构迁移、纵横比对进行了深入研讨。李伟平校长充分肯定了这两堂课的研究价值,对工作室成员在研讨中所呈现出的深度思维、独特视角甚感欣喜。同时指出:进行结构迁移的教学探索时要观照内容结构、方法结构和过程结构等多种迁移,培养学生结构化学习语文的思维和能力。类文与比较阅读教学中,还要处理好感性与理性的关系,透过文字理性提炼出类文本的结构、特点不是目的,还需感性回归文本,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更好地演绎文本,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局前街174号    E-mail:czjqj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