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局前街小学的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儿童“成长节律”课程接受省视导专家的评估指导。天宁区教育文体局的领导陪同七位来自省内各大市的专家莅临指导。专家组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顾建军教授、南通市教育局基教处卢志华副处长、无锡教科院科研员吕红日博士、连云港师专二附小潘磊校长、苏州市第十中学教科室唐岚主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唐隽青书记和徐州市公园巷幼儿园张文慧园长这七位组成。
自2014年秋学期起,局小教育集团以“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素养”为核心,从学校生活的时空节律变化着手,进行课程内容的全新构建。2016年9月,该项目被确立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该项目基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规律,以贯穿儿童生活主线的学期节点生活、自然节气活动、人文节庆活动为课程内容,实现了校园生活时序变革、课程模块重构、学习方式转型、评价方式重建,充分体现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至今,该项目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研究》《中小学管理》等刊物发表相关论文,在省市范围内产生较广泛的影响。
上午九点,李伟平校长向专家组做出《儿童“成长节律”学校课程的整体构建与实践研究》中期报告,报告阐释了儿童“成长节律”这一概念的定义以及实行该项目的价值意义,以学校课程建设模型图的形式清晰地展现了学校儿童“成长节律”课程的体系。在报告中,李校长分别介绍期初衔接活动、期中游历活动、期末展评活动、跨学科融合课程、自然节气活动、人文节庆活动以及学科拓展选修课程的创新实施。这些活动全面地体现儿童与自我、儿童与自然以及儿童与社会这三个领域的认知规律,以达成人的素养的全面提升。
汇报结束后,专家组现场观摩71节课,课程种类涉及自然节气活动、人文节庆活动、学科融合课程以及学科拓展选修课程。每一个课程种类都围绕主题开展,三年级围绕“春分”开展节气生活体验课,品春菜、竖蛋、放风筝,孩子们徜徉在春的节气里,虽身在校园,但思想却放飞于自然;四年级则围绕“清明节庆”主题开展各类班队主题活动,有的班级感知清明节的“寒食”文化,有的班级借清明节庆活动引导孩子追念先祖,传承家族精神,有的班级歌颂英雄烈士,在清明节期间在心中悼念革命先烈。六年级的跨学科融合课程,充分展示了各学科间的统整性,以一个主题关涉到各学科知识的运用,提升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能力。期中游历活动、期末展评活动,每一个节点性的课程均成为了孩子自己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教师的建议,民主的氛围溢满教室每一处空间。学科拓展选修课程异彩纷呈,热爱西点烘焙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巧手创造,热爱机器人的孩子聚在一起研发创新,热爱舞蹈的孩子聚在一起轻舞飞扬。
专家组对局前街小学的前瞻性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希冀局小的校本课程能更好地在江苏省范围内进行辐射。专家认为整个校本课程凸显了大教育、大情怀、大气魄,整个新校园是一个花园、一所学园、一个乐园以及一个家园,学生能在这个大家园里快乐生活、快乐学习,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受。专家指出局小的整个项目体现了基础教育之前瞻性、历史文化之传承、现代教育之创新,让学生有幸福完整的生活。视导组组长顾建军教授进行总结发言,充分肯定了局前街小学在15亩土地上全新地创造了一个无限的学习环境,用尽心思、用透理念、用尽资源,创设了一种前瞻性校园环境。该项目设计理念先进,实施措施扎实,成效十分显著,成果特别丰硕。他给予局小的“成长节律”校本课程项目以高度评价,认为该项目高质量和高水平地体现了项目推进过程,形成系列化丰硕成果,是所有前瞻性项目中最为难能可贵的。该项目通过目标重建、内容重组、方式重构、文化重创四个方面实现了系统性的变革。他总结局前街小学的前瞻性项目发现了一种规律,叫“成长节律”;探索了一种方法,叫“整体构建”;挖掘了一种价值,叫“回归自然”;提升了一种素养,叫“课程体验”;开发了一种资源,叫“基地建设”。顾教授评价局小的儿童“成长节律”课程回归儿童、回归教育规律、回归基础教育初心,真正体现了基础教育的前瞻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