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丹桂飘香,崭新的局小校园迎来了第三批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文科组全体成员。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王彦明博士的带领下,来自南京、苏州、无锡、南通等全省13个大市高中、初中和小学的语文、地理、政治、美术、英语学科培养对象一起走进局小,开展阶段培养活动的分享交流。局前街小学姜明红副校长是文科组成员之一。14名文科组培养对象,都在2014年获得江苏省第三批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的荣誉称号,都是正高级(教授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这样一支研究队伍,如果遇上江苏省教育学会陆志平会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检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教授,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汪霞教授,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院长王建教授,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倪娟所长,这会是怎样热烈的学术研讨现场?
校园走访 感受文化
在局小凌志伟副校长的带领下,文科组全体成员参观了局小校园。沿着学校校史长廊走来,步入观民楼、亮吉楼、仲则楼,百年传承的古朴气息,改革创新的现代发展都如画卷般呈现在大家眼前。局小“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实践,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历史印记为特色同时富有时代气息的新中式校园建筑群,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高屋建瓴 拓展视野
活动伊始,北京师范大学刘坚教授为参加活动的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们作了一场题为《追问教育家的使命——教育如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专题报告。他从参观哥尔集团说起,谈及苹果配件车间带来的思考;从美国无人机的经费超过人架飞机,无人车走向街头,引发思考教育的工作如果发生变革?会在什么地方变等等?那么人工智能的时代对教育可能会存在怎样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刘教授还结合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将核心素养的最前沿研究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局前街小学部分中层人员、姜明红名师工作室部分成员也一起聆听了刘教授的报告。
思维碰撞 聚焦提炼
文科组14位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培养周期为五年,目前已经顺利通过了中期考核,本次研讨主要是围绕体现个人教学特色和教学主张的论著撰写展开。《基于“洋思教学模式”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历史教育简论》《审美人生:通过美术的教学》《教学文本审美解读》《美的生成:语文课堂的生命哺育》《小学语文结构性教学》《地理双模教学研究》……姜明红副校长在内的14位成员就自己的研究和专著写作提纲向导师了进行了专题汇报。
每一位导师就书名的确立、编写提纲的结构逻辑,写作思路的选择,和大家展开了充分的研讨。刘坚教授高屋建瓴学术引领,汪霞教授立足实践者立场帮助整体重建,王建教授言简意赅重视思路拓展,陆志平会长结合统编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交流真诚恳切,倪娟所长立足科研反复推敲,王彦明博士立足论著写作提供多向思路……14位培养对象也站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学校阶段、不同的研究特长视角,展开了热烈的争鸣。局前街小学部分中层也参加了研讨活动。安静的思考、争鸣的热烈、领悟后的开怀……
9月的局小,因为思想的礼花而绽放出秋天的多彩;9月的局小,因为这一群教育人的相聚而绽放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走进课堂 学段碰撞
姜明红副校长作为培养对象和此次活动的承办方,带领自己的工作室成员向全体参与活动的导师和培养对象们呈现了两节研究课。钟桂芳老师执教了五年级的一篇课文《莫高窟》,整节课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形式,体现了文理之美。黄妍老师执教了一节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智能手机》,用孩子们熟悉的身边事物,将图表的阅读、碎片化文字的分析整合、语言表达的魅力融为一体。课后,洋思中学刘金玉副校长、苏州实验中学张长松主任、睢宁高中李本松校长、徐州夹河中学王刚主任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就这两节课进行了点评互动。
两天时间转瞬即逝,互动研讨的时间有限,但留下的思考延伸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