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杨柳依依,彩蝶飞舞的明媚春日,局前街小学的王燕老师和二(4)班孩子们一起走进了散文诗《绿色的和灰色的》。
绿色的森林里,有块绿色的草地,绿色的草地上,有条绿色的小溪……王燕老师这节课在选材上符合儿童的特点,童话诗运用绿色与灰色的鲜明对比,暗示了正与邪,明与暗的斗争,在教学中,借助孩子对狐狸和兔子形象的喜爱,挖掘了不同的角色在情节中的行为特征,使简洁、明快的童话诗的语言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了一幅具有完整情节的图画,激发了孩子对学习童话诗的兴趣,也引发了孩子探究角色特点的愿望。
一.创设优美情境
课堂中,王燕老师注重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激发孩子学习兴趣,通过图片、语言、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氛围,让孩子对诗中所描述的小动物的关注,入情入境生情。借助这些情境的创设,诗歌中那优美的场景、小兔的机智以及狼的挫败感在孩子心头留下永久的记忆。
二.朗读加深体验
王燕老师让孩子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读激情、以读悟美、以读启智、以读育人,读得有重点,读得有层次,教学里流淌文学的美。
三.想象提升能力
挖掘文中培养孩子想象力的训练点,进行语言实践,教学中“有只灰色的狐狸,躲进草丛,等着小兔经过这里,一只绿色的翠鸟,向小白兔报告了这个秘密。”“此时,狐狸在想什么?”“小白兔知道后会怎么做?”鼓励孩子大胆展开想象,孩子在优美的情景的启发下,激起了想说的欲望,训练了孩子的想象力,在想象力得到训练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王燕老师以充沛的激情,以优美的语言,极具感染力的教学让孩子们幸福地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诗的天空中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