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泡制菊花茶,还在菊花茶中加入了枸杞、蜂蜜等,然后请小组成员品着菊花茶,吟诵着描写秋天的诗歌,不亦乐乎。“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寒露”的意思,是此时期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尚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寒露来临,寒露节气中又有哪些风俗呢?寒露课程的第二课时,我们从活动、农事、饮食几个方面入手,和学生们一起对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寒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知。
寒露有登高的习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学生们用诗歌中的语句来描述登高。学生们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登高望远,遇早霜,蝉噤荷残,观红叶,满山遍野。他们用照片记录下寒露节气中最为壮丽的自然美景。
寒露有吃花糕的习俗。学生们或亲手制作了花糕,或带来了花糕。三五成组,边介绍吃花糕的习俗,边交流花糕的制作工艺,边谈论着花糕的味道。瞬间,教室里满是花糕的香味,学生们被这浓浓的秋天包围了。
寒露时节的饮食要注意什么呢?学生们带来了他们所整理的信息。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寒露时节要多吃些梨、柿、荸荠、香蕉等水果;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学生们还带来了时令食物,有的带来了大栗,有的带来了山楂,在品尝中感受秋天的到来。
寒露还宜饮菊花茶。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于是寒露节气中便有饮“菊花茶”的习俗。学生们为此带来了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