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下午,局小教育集团数学组的全体老师聚集在中山校区一楼电教馆,在这金秋时节,丹桂飘香的时节里再次感受局小新基础研究的心路历程,品一品“新基础教育”的精髓。
骨干示范,展现课堂教学之美
本次教研活动分两个板块进行。首先是“新基础教育”研究的骨干王莉老师和蒋敏杰老师,分别给大家呈现了四年级上册《垂直》和《平行》具有结构关联特质的两节课。
王莉老师执教的《垂直》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同一平面上两直线位置关系后进行教学的。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先从任意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入手,再到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层层递进,让学生深刻感悟作垂线的方法。在认识垂线段的教学环节中,王老师更是让学生经历从个别到一般普通,获得结论的过程。
蒋敏杰老师则带着学生对“平行”这一概念进行深入研究。课堂上,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在动手实践与互动交流中发现:“同一组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和“两条平行线同时垂直于同一条直线”这两组规律,并主动运用规律去验证及解决问题。
细细品味两节课,两位老师都是先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再让学生经历运用概念和性质进行操作的过程,形成方法的同时加深认识,并习得对概念学习的方法结构和过程结构的认识,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两位老师课堂教学的逻辑展开,过程中的重心下移等等一系列行为都值得年轻老师好好学习。
专家引领,感知课堂评价之魂
为实现“新基础教育”的全员化以及日常化,本学年局小教育集团青年数学教师将接受“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普查,借力普查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科教学素养。本次活动的第二板块——学科论坛,教研组请到了周志华副校长,就“新基础教育”研究课堂推进展开逻辑,课堂教学评价表等进行了专题讲座。
周校长经历了十多年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历程,提到“新基础教育”的课堂,她是侃侃而谈,并且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她结合着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一个个生动的教学实例,给老师们上了很实在的一课。听完她的讲解,老师们对“开放互动”“结构关联”“有向开放”“集聚生成”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新基础”互动生成的课堂精髓深深地印在每一位老师的心里。
“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最后,周校长希望每一位老师从日常教学做起,对照“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评价表进行自己的课堂教学,让数学课堂真正地开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