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引导学生追求幸福。”
“所有的学习都跟美相联系。”
“'课程即美学文本',课程的建构不应该忽略美学角度。”
“学科内容人类创造物的精选。”
……
8月19日上午,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专家组成员、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基础教育专家组成员、原江苏省教科院杨九俊副院长用一连串富有哲学意味的语言开启《审美课堂的样态及其实现》的精彩报告。这也是局小教育集团暑期教师培训的第三场报告,报告从审美课堂的样态、审美课堂的实现两方面展开。
他指出:审美课堂主体是自由的,过程是积极的,收获是丰实的。他强调课堂应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强调学习过程的完整性,要重视学生个性化辅导,让学生学习过程思维完全打开;他更强调课堂要有合适安静思考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和思考问题的独立性。
那么,如何实现审美课堂呢?杨院长从激发学生的主体力量、激活知识、把握多种对立因素的统一、创设审美场等五方面展开娓娓道来。他结合自己多年对中小学课堂的观察,抓住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实例的睿智分析,把在座的每一位教师浸入一种忘我的学习情境之中。
他的语言富有哲理。“孩子是森林中的树”、“教学既要大刀阔斧,又要小心翼翼”,让大家对“儿童立场”有了新的认识;“引导孩子的成长一尘不染”、“保持儿童好奇的幻想力,就是保持人的本质”,让大家对“幼态持续”有了新的理解;“知识不在书本里,而是在我和你的眼神里”等诗意的表达则带大家领略了审美课堂追求的意境。
“美是难的”,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的美值得我们倾注毕生精力去探索。两个多小时的报告,杨院长深厚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深刻的教学主张、富有哲学和诗意地表达,一次次冲击着大家的思维。这无论是对集团教师的教学改革,还是个人成长都是一种推动,也必将成为集团深化课程改革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