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常州市第三批名教师工作室终结性评比在钟楼实验小学举行。小学语文教学生长性课堂研究——姜明红名师工作室参加了评比,总结报告形式简单,层次分明,内容丰富,在全场广受瞩目。
报告分“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过程与方法”“研究成果与影响”三个部分。工作室从2012年12月成立开始,致力于研究小学语文生长性课堂,并申报为江苏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
起初阶段,在核心目标引领下,领衔人制定了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工作室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全体成员对规划进行学习和研讨。在共同交流,达成认识的基础上,各位成员制定了自己的三年发展规划,和学期工作计划,让自己的发展能在规划指导下有序开展。
随着研究的深入,工作室成员根据种子课题、统领课题,结合个人研究的子课题主题绘制了“课堂观察表”,通过观察名特优教师课堂、各级参赛课堂和家常课堂,获得的大量的直接资料,从中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得出正确的结论,总结出有价值的观点。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观察引发问题和假说,假说和问题再指导观察。正因工作室的研究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点到面,汇报中的“课堂观测表”引起了评委老师和现场听众的高度关注。在工作室成员答辩环节,李厚光和顾金莲老师再次详细阐述了表格绘制的原理、层级、使用方式及存在意义。
由于真研究,细研究,工作室逐步明确了“生长性课堂”的内涵,初步形成了“生长性课堂”项目观察表,完成了“生长性课堂”专题数据分析,积累了一批“生长性课堂”的经典课例,撰写了多篇“生长性课堂”的研究论文,促进了一批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
来此全市的19个工作室参加了评比,汇报结束后,常州市教科院李军老师对全天活动做出总结,他说:工作室的研究项目有广度,研究过程有效度,机制建设有保障,研究成果有深度,研究方法有高度,评委提问有力度。
寒暑易节勤耕作,春去冬来已三载,教海探航远帆扬,拔节生长硕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