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六年级开展了语文融合课程——文化之旅。老师们鉴于六年级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认知发展水平,以剪纸作为切入点,让孩子们从剪纸来了解常州地域文化,通过常州地域文化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合作探究与发布展示与反思总结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获得文化的认同感与家乡的自豪感。
基于文本《姥姥的剪纸》,我们首先让孩子们自己了解了剪纸的技巧及工艺。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指导,对视频的观看学习以及部分巧手的同学作为“小老师”亲自示范,同学们从一开始简单的模仿到最后能剪出自己设计的图案,并尝试着分析图案与剪纸艺术中的图案构造原理。
在尝试和体验过后,孩子们开始了对剪纸背后所包含的民俗及地域文化的探寻。在各自搜集了有关资料之后,大家交流了剪纸的历史、用途、流派,并选择剪纸中的故事讲一讲。随后,老师带着同学们感受各个地域不同的文化及其不同的表现形式。老师们选择了一些带有显著地域文化气息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并由学生介绍当地风俗。通过实地考察常州博物馆或网络、书籍了解常州的地域文化之后,同学们确定研究切入点,开始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探究学习中,指导老师不仅帮助学生确定汇报内容、汇报形式还要指导研究报告的撰写,使孩子们的数据拥有图片作为支撑、内容尽可能的丰富翔实。
最后,通过筹备及展示发布会,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及有序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多形式发布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对地域文化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家乡的自豪感也得以增强。除此之外,在本次研究自评与他评的过程中,孩子们还学会了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与他人,从而取长补短,互学互长。
文化涵养的背后是对课程本身的清晰解读,是对学生整体综合素养提升的个性化设计。这次“文化之旅”是我们局小人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作出的一次尝试,我们会继续探索,在课程研发的路上越走越好,努力做到“用文化涵养心灵,用课程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