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至10月30日,局小教育集团各校区一年级开展了数学融合课程——“数”的研究。老师们鉴于一年级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认知发展水平,精心设计“数”的课程内容,实现了数学与科学、生命、美术等学科的融合。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体验到“数”无处不在,探索“数”的奥秘,提升综合素养。
身体上的“数”
镜头一:寻找身边的数。“我有1个嘴巴,2只手……”你瞧,小龙娃们在自己身上找到了好多学过的数,可真厉害呀。为什么不是1只眼睛、1条腿呢?通过欣赏蜻蜓、飞机、奖杯、千手观音等对称的图片,小龙娃们体会到了对称美。
镜头二:参与体验活动。如果我们只有1只眼睛、1条腿,我们的生活会有影响吗?小龙娃们体验用4只手指写字、用1条腿走路、蒙着眼睛走路,通过这些体验活动感受到身体的器官少了谁都不方便,要爱护自己身体的每一个器官。
镜头三:数牙齿的奥秘。“我有30颗牙齿。”“我有31颗牙齿。”为什么每个小龙娃数出来的个数会不一样呢?原来是因为小朋友们掉牙了。小龙娃们交流了掉牙对生活的影响,了解了乳牙和恒牙的知识,懂得要保护好自己的牙齿。
校园里的“数”(一)——树叶的学问
镜头一:树叶奥秘大发现。小龙娃们通过课前观察,发现了好多枝条上树叶的排列规律呢!通过精美的课件,小龙娃们进一步知道了对生、互生、轮生、簇生等树叶的生长方式,并且联系到自己观察的树叶属于哪一种,可真厉害呀!
镜头二:树叶知识小科普。通过仔细观察,小龙娃们发现有的树叶可以聚成一簇,有的树叶可以遍地散落……他们知道了一片完整的树叶包括叶片、叶柄和托叶,还知道了叶子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散作用。
镜头三:树叶美景我来画。学习了这么多有关树叶的学问,小龙娃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动手画一画自己眼中的树叶呢!你瞧,他们有的画了树叶的排列规律,有的画了各种形状的树叶,都是一个个了不起的小画家呢!
校园里的“数”(二)——楼梯的学问
镜头一:初步感知楼梯之旅。“我觉得有的楼梯走起来比较累,有的很轻松……”小龙娃们正在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自己的楼梯之旅呢!通过小组讨论,小龙娃们知道了走楼梯累不累和楼梯的阶数与走楼梯的速度密切相关。
镜头二:动手设计舒适楼梯。那怎样的楼梯走起来比较舒服呢?听了老师的讲解,他们知道了原来踏步级数小于等于13级是最舒适的呢!小龙娃们都摩拳擦掌,要动手设计自己心目中的楼梯啦!
镜头三:分享交流创意楼梯。小龙娃们可谓创意慢慢,有的设计出木制的旋转楼梯,有的设计出玻璃楼梯,还有的设计出13级最舒适的水泥楼梯。小龙娃们个个开动脑筋,创意楼梯的分享层出不穷。
抓出来的“数”
镜头一:抓取花生瓜子,体会数量相差。“抓一把花生,为什么每个人抓到的个数不一样呢?”“同样的手抓花生和瓜子,为什么抓到的个数不一样呢?”小龙娃们各抒己见,发现手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都有关系呢!
镜头二:抓取桂圆大米,增强估算数感。“你是用什么方法估计的呢?”小龙娃们在实际抓取之前都先估计了自己能抓到的个数。通过探讨,他们发现,每次先数出10粒,再把抓出来的和10个比一比、估一估就可以啦!
镜头三:品尝花生瓜子,探讨作用不同。在品尝过花生和瓜子以后,“哪种食物榨油量高?”又摆在了小龙娃的面前。通过实际操作,小龙娃们发现原来是芝麻的榨油量最高呢!
“数”的收获
镜头一:主动回顾反思自我。“我学会了怎样找身体上的数。”“我知道了树叶的四种排列方式。”“我知道13级的楼梯最舒服。”……小龙娃们正在和同桌交流自己这几天在融合课程中的满满收获。
镜头二:客观公正评价他人。“我觉得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的组长很负责人,他会帮我们每一个人记录号数字呢……”小龙娃们除了主动回顾这几天的学习生活、反思自我以外,还能够客观公正的评价小伙伴啦!
镜头三:分享交流数的运用。“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火警电话是多少吗?报警电话呢……”老师的这些小问题可难不倒小龙娃们。大家你一言我一句,快速地报出了答案。看来,小龙娃们已经充分地感受到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啦!
数学融合课程接近尾声了,一年级的小龙娃们都还意犹未尽呢!孩子们在课程活动中亲身体验到“数”无处不在,感悟到“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有序数数的习惯,初步形成比较、估算的能力;通过与同伴的合作交流提升了与人交往的能力;通过课程的融合拓宽了知识视野,提升综合素养……小龙娃们在数学融合课程中学到了很多很多。局小的数学老师们也将继续努力,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数学教育生活!